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如意粥’美意好粥道 * 陆炳文

‘如意粥’美意好粥道 * 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3-02-13 来源: 发布:陆炳文 浏览:

话说十多年前,我致仕后归隐台大书香园内八楼的“如意斋”,即今之“如意艺苑”,常邀些书画名家来斋作客,是为万隆小型粥会,多半约集于午间,以清粥小菜待客,啜粥乃雅集前戏,粥友同道在粥后茶余,才有兴致吟诗作对,或者写字作画,现场表演挥毫。客散人去楼空,独留我与内子史瑛、和好帮手邵隆美(时任中华如意学会秘书长)三人,以及剩菜残羹满桌,到了该用晚餐时间,把剩余饭菜一起入锅加热,混合成粥糜,又将就一顿,美其名叫做‘如意粥’,符合简约风尚之美意,亦未尝不是值得推广的好粥道。


‘如意粥’ 名是我独创的,那不会错,却只针对咸粥里煮入黄豆芽而言。当年那一锅胡里胡涂的稀饭,其实是粥和剩菜混搭而成,由于很多菜肴经过一煮再煮,早已糜烂不堪,分不清楚是何物,只有一根根黄澄澄、金灿灿的黄豆芽,还亭亭玉立,样子有首有身子,还像极了一柄柄如意棒;这使我想起前清盛世时,就有称呼豆芽菜为如意菜的说法,关于这一点我实不敢掠美。盛传乾隆皇帝七下江南,清高宗喜欢吃的如意菜,其实就是最普通的豆芽菜,但非绿豆芽,而是黄豆芽,价廉物尤其美,如意算盘很好打。
根据史籍记载,乾隆皇在江南察访民情时,曾在乡下人家吃到一种农家菜,直觉得脆嫩爽口、味道鲜美,就问农妇此菜名为何?乡下人不知是皇上驾到,就半开玩笑地脱口说出,“此菜形似‘如意’,乃‘如意菜’也” 。酷爱‘如意’的乾隆回到京城后,过年想起“如意菜”,既好吃又有意思,亟欲再度尝新鲜,在年后吃些清淡;御厨当然不知‘如意菜’是何物,便到处去打听,始知即百姓人家才吃的黄豆芽,美味已在民间流传了数百载。
复据我的了解,黄豆生芽后天门冬氨酸急剧增加,人们吃豆芽能减少体内乳酸堆积,消除疲劳;豆芽中还含有一种叫硝基磷酸酶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有效地抗癫痫和减少癫痫发作,如果熬汤或煮成粥后食用,能起到清肺热、除黄痰、利小便、滋润内脏之功,甚而可以增加体内抗病毒、抗癌肿的能力,有益养生至于延年益寿。由于不必太讲究其做法,熬煮‘如意粥’简单明了,近年颇多粥友受我影响,称便称赞而爱上了此物。
再说如意古文物,虽然从夏商周三代始有带钩形制起,我推算至少已有数千年历史,但是一直到元明清三代才把佛教法器样式的如意定型,有清盛世三朝特别是乾隆一朝更开始大规模以名贵材质造办如意吉物,此后内务府造办处中的如意馆几乎成了专办玉雕、牙雕、镶嵌等工艺品之作坊;但见嘉庆朝《大清会典》列举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的十四个「治器」作坊时,如意馆不仅为首席工坊,其工匠役「有玉匠、牙匠、画匠」,玉匠与牙匠尚且列名于画匠之前。如意馆从一个房舍名称,变成造办处作坊之一,其地位从设置之初即相当特殊,后来甚至演化成独占鳌头,由此可知乾隆皇前后喜爱如意的程度。
如意郎君乾隆朝拥有过、且爱不释手的传世如意,流通器物质量均很可观,如今交易市场价值更为惊人。有如前两年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彩华滕瑞——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专场拍卖中,一件乾隆洋彩锦上添花万寿如意葫芦瓶,最终以2.21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刷新了中国古代瓷器的拍卖价格纪录;在同一个专场里,另一件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捶瓶,也以1.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落捶转手。
经我关注发现并不仅如此,乾隆更将所有心爱的东西和地方,多半习以如意来冠首命名,就连看上湖形近似者,亦作《如意湖》一诗来大加赞颂:“塞水恒流此处渟,柳湖莲岛偶募形;烟容波态皆如画,属意悠然在沓冥”。乾隆皇一生钟爱如意,也乐于把此一吉物赐予重臣爱卿、选妃爱嫔、外邦使节,皇帝之所以对如意情有独锺、另一方面又舍得割爱此物,自若干诗句文字中,不难见到一些端倪。例如乾隆诗作《咏商铜如意》,就有句云:“一柄曲秦代谈者,琳玢古色错金银;谁知子氏犹尚质,已有欣于如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