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农历春节与国历新年和睦共处一世纪 * 万万岁

农历春节与国历新年和睦共处一世纪 * 万万岁

更新时间:2013-02-09 来源: 发布:万万岁 浏览:

童谣「过新年,穿新衣,戴新帽」,不知有多少中国人,传唱了多少个世代,但在100年前的那一代孩童起初并不知道,应该在“国历”新年1月1日元旦唱?还是等到“农历”春节大年初一吟?问起大人照样搞不清楚,不僅僅是老百姓不明白,就连官府中人也弄胡涂了。原因在于国民革命才刚成功,民国历法全面改革尚未完成。
自古以来,百姓人家沿用了几千年的农历,过去农业社会习称的“农民历”,到了民国肇造,为求万象更新,并接轨西方历法,经过两年探讨之后,决定西元1914年开始,将一元复始的元旦之名,提前移到国历1月1日,农历正月初一则改叫春节。因此,明天的2013年2月10日,即将到来的岁次癸巳、生肖属蛇之正月初一,乃民国三年以来之第100个春节。同时,相对于农历与国历,便产生了阴历与阳历、旧历与新历的说法。
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前夕,孙中山先生自海外经上海抵南京,接任大总统后立即有所发现,历法乱象实则隐含了革命势力各自为政的危机,认为有改正朔、求统一之必要,建议以中华民国纪元,引用為公历元年以至亿万年,高呼中华民国万岁!万岁万万岁!口号也就此叫响;而世界各国通行的西元、公元多少年,连同满清余孽皇朝帝历,一概被丢入历史的垃圾桶。中山先生的解释是,废除皇帝年号改用民国的国号纪年,既强调了新国家的共和体制,也便于百姓记忆;援引阳历则是为了“世界大同”,便于与西方国家的商贸和外交往来。废止阴历的理由也很充分,在於预算年度减少岁闰麻烦。
孙中山的认知呼吁,竟未獲得一致的认可。在是年底的各省代表会议上,来往交鋒磋商颇有争议。在关于颁定国历的议题讨论中,代表中山先生出席的黄兴提议改用阳历,實即中华民国纪元,以新天下人耳目,然而代表中多有主张维持旧历者。经过几番激烈辩论,孙中山依旧坚持己见,并放话不通过该决议,便不会到南京就职,一时间几成了僵局。最后在代表会议中充分讨论,此一新议始获勉强通过。那天正是阳历1911年的除夕,争執至深宵终告作出决定,连夜电复中山先生请即就职。 如此大刀阔斧地破旧立新,的确显示出新领袖的自信与作风。不过普通人可能只記住,那一天是辛亥年的冬月十三日,完全未意识到有什么特殊的政治意义,也全然不晓得国史上有这么一段政治角力。
總統府国史馆馆长、粥会名贤蒋复璁先生,当年正在浙江杭州读小学,校方要求很严格,规定晚上九点休息,进房即睡觉,不许聚谈和看书。但十三号那天晚上,复璁先生表弟前来看望,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聊天被发现了。第二天,老师把蒋复璁痛骂了一顿,又准备记小过一支,此時校外忽然打来电话,说今天是中华民国元年元月二日,昨天是元旦,改用阳历,放假一日,老师这才没有祭出记过處分,以便大家和睦過個好年。
根据我国历书的记载,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存在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最初日期并不固定,秦朝之前有段时间,先后规定过12月、11月、10月的第一天过年,直到汉武帝实行“太初历”,才正式确定在正月初一。从殷商至清朝,过年还有元辰、岁朝、元日、元旦等多个名称;虽说历经多次更改节令名,到如今春节过年这头一天,却始终是华人家庭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当然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下,近年来似乎年节气氛变淡了些,海峡两岸过新年的现况都差不多。


回想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当时在民间推行阻力还很大,百姓仍要在阴历正月初一过年。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为顺从民意,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国民均得休息,公务人员亦准给假一日;当时签呈经袁世凯批准,就此奠定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并存格局。从此农历春节与国历新年,和睦共处了整整一個世纪。
这100年以来,春节也随着时代进步与经济发展,而有了显着的变化。民国初期那20多年里,政府一直试图将贺年、祭祖、走春、贴春联等民俗活动,挪移到阳历元旦,是民间强烈的传统意识,无形之中保住了固有春节。不过民意有如流水般,曾几何时有意无意之间,传统过年形式已逐渐简化,部分人改到餐厅去吃年夜饭,登门拜年变成电话、简讯或网络贺岁,今年甚传有颇多人作不同选择,干脆出外旅游来度过9天春节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