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台北碧庐会粥索和 * 狄膺(遗作)

台北碧庐会粥索和 * 狄膺(遗作)

更新时间:2013-01-31 来源: 发布:狄膺 浏览:

「一水对文山,双桥指顾间,登高呼急难,选胜坐秋闲,为食疑无路,呓吟破梦残,廉颇云健饭,只是老且顽」。

按,狄膺(1896〜1964),生于江苏省太仓县,书香门第,原名福鼎,字君武,晚号平常老人。早岁随粥会精神导师吴稚晖,以勤工俭留学法国里昂大学,归国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立法委员,制宪国大代表等党政要职,逝于台北旅次,得年69。

生前于1958年发起,在台北倡复粥会,自任会长亲掌粥锅,次岁粥罢,还当众写下「粥会满一年」,有下图为证,如今存念字条,早已不知去向,殊为可惜。市郊新店碧庐即约集啜粥之处,地处碧潭吊桥与观光大桥间,更近吊桥,邻有碧亭,风光明媚,景色怡人,而见重于党国元老、及文化艺术界人士,斯时谈笑皆鸿儒,斯地往来无白丁,常客有粥会名贤于右任、孙科(哲生,国父孙中山先生哲嗣)等上百人。

 

有一张泛黄的旧粥照(见另图),足以见证盛况,而弥足珍贵,图面乃孙科署名,并自题:「七年前留影 62、5、28」,图说为北粥首任总干事沈映冬揑瓢补记:「民国五十五(1966)年五月廿八日 台北粥会碧亭约集 哲生先生伉俪赏临取景」。

狄膺在台全无近亲,平素交往特别简单,不是文友就是粥友;粥余寄情山水,乐水甚于乐山,碧庐前见绿水,后又靠青山,故乐得郊游,尽揽山水之胜。他平日亦喜临碑帖,于诗则每有创格。

当年(时间待查粥会刊物),「碧庐会粥索和」乙诗既出,据闻粥友纷纷唱和,词家晏天任旋即以「步狄膺先生碧庐会粥索和元韵」为题,留稿:「红叶满秋山,开轩碧水间,一盂联雅兴,半亩养幽闲,鹭起舟初渡,诗成日未残,主公腰脚健,好与世相顽」。

此稿10年前由晏天老亲交台北粥会,会长陆炳文一直保存至今,日前整理旧箧才再捡出,将连同其它粥会集文资料,计划在年节过后即可付邮,寄给泉州的全球粥会收纳,委由总会馆承运阁永久典藏。

北粥倡复人狄翁的诗作,不像唐诗之宽袍大袖,也不似西昆之玉琢金装,更不同宋体之剑拔弩张,而自有他面目情致。狄诗或因追求意境,不肯受格律所限,多少受五四新思潮影响,读来平易近人。

一如他的为人处世,识者皆赞君武,崇真而不亏情,不系于俗,不牵于世,一生无俗骨,亦无俗笔,终身清心寡欲,一袭蓝布长衫,颇有名士之风,于右老尝曰「君武之可敬如此」。

 为纪念狄膺逝世四十周年,陆炳文曾在台北与传记文学社,合办过一场追思座谈会;到了狄膺一一○冥诞,陆会长又率十余台北粥友,前往狄翁长眠之地、新竹青草湖畔,向先贤庐墓行礼致祭,并在竹堑举行纪念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