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粥道传衍甚有妙理,粥会雅集文韵万里 * 浦學坤

粥道传衍甚有妙理,粥会雅集文韵万里 * 浦學坤

更新时间:2013-01-19 来源: 发布:浦學坤 浏览:
粥,是老百姓家中最平常的主食了。粥在中国至少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关于粥的来源,有“黄帝始烹谷为粥”的说法。史载:黄帝正妃嫘祖西陵氏不仅教民养蚕治丝,而且打谷煮粥。在汉代《礼记•檀弓上》就有“馕粥之食”的记载。
  粥字怎么写?米字左右两把弓。看来,在古代,打仗和打猎都离不开弓。米是赖以生存的主粮,它是靠两把弓争斗或保护的成果。有米就有争斗,就要靠武力保护。为了米,历史上曾演绎过无数争夺和保卫的传奇。而一旦那白花花的米粒站在两把弓中间,变成了淡香、和顺的“粥”字,那两把弓就和平共处了,成为米的保安了。有两位神弓守围,“粥”也就成为温饱、和谐、安康、富粥(足)的吉祥物了。
   中国的汉字,文化内涵很深,充满了祖先的无穷智慧。一个“粥”字,内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真是享不尽的宝贵财富。《论语》载 :“天下有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说到粥,自然也有粥道。
  近日翻阅家谱,发现祖上有不少富室、义士;如元代浦椿、清代浦儒林、浦佑昌、浦日璞等,他们乐善好施,每遇旱涝灾害,必出仓粮赈济,煮粥分赈。在我国历史上,常有乐善好施之人,遇灾施粥,蔚然成风。只要百姓家中有米粥,生活就有了希望。以粥济民,也是行善之道也。
  小时候在农村,早晨吃粥,喜欢捧着碗走出家门,与乡邻好友边吃边聊,此情此景,好生舒坦﹗“粥会”创始人丁福保说过:“有清粥足以果腹,有蔬果足以适口,有老友足以倾谈,余实爱此淡泊生涯”。曾子有言“以文会友,以友仁辅”,如是“以粥会友”,可谓“辅仁之道”也。
  其实,粥不仅是可行善、可辅仁,而且可养生。粥是美食和养生的最佳代言。帝后嫔妃以及达官显贵,常用粥来调剂口味和平衡膳食。明代诗人张方贤在他的《煮粥诗》中说:“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粥,本身富营养、易消化、暧肠胃,加上品粥的美言闲情,不能不说喜好食粥,即是养生之道了。
  粥会的创立,那是八十多年前的事了。粥会的发起人,是著名的百科全书式学者、无锡人丁福保,他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邀约同乡、校友吴稚晖、孙揆均等在上海发起粥集文会,每周五于丁家夜粥相聚,及至于1930年春,对外始有“上海粥会”之名。1958年冬至,经吴稚晖故旧沈映冬建议,在台湾创立“台北粥会”。参加粥会的大多是文史专家、书画家、收藏家和爱好文学艺术的实业家、社会活动家。粥会,可谓文化人士的稚集,其人文荟萃,流凤馀韵,多为人所津津乐道。由此印证了吴稚晖所述粥会旨趣:“闲话家常,笑谈古今”八字箴言。
  粥道传衍,甚有妙理;粥会雅集,文韵万里。在世界各地华人集居的地区,也大多粥会兴盛。经无锡乡贤沈映冬先生倡议,于2006年9月在粥会创始人丁福保、吴稚晖的故地成立了“梁溪粥会”,我被推举为会长,甚感荣焉。
  粥会以粥会友,友以传文,文载史脉,脉通万物。粥会,是文人雅集,民间团体。乐事善事可以做无数,粥会之事,归纳起来则是三件事: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二是做自己熟悉的事,三是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梁溪粥会成立后,台北粥会多次来锡交流文化艺术。2009年12月18日,台北中华粥会会长,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陆炳文先生来无锡,带来了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赠给梁溪粥会的题词,分别为“世界有一粥”、“大家一锅粥”。我们也向吴伯雄等回赠了由著名书法家刘铁平书写的“积健为雄”等作品。
  陆炳文先生满腹经文,博学多才,他还是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全球粥会世界总会会长。近年来,他全心从事两岸和谐文化交流,与各地粥友一起,饮茶品粥,或吟或唱,或书或画,忙得不亦乐乎。去年3月,梁溪粥会组织“福禧之旅”为主题的赴台湾文化交流,35位无锡粥友,通过寄情吉祥物阿福阿禧,将无锡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深情厚意传递开去。台北、无锡两地粥友,情意浓浓,相交甚厚,成为和谐文化使者。
  今年8月,梁溪粥会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活动。程功积事,推贤进达。粥会的亲和力,穿越了“道可道,非常道”的时空。(來源:2012年5月2日  无锡新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