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师吴稚晖在两岸同受肯定的有趣转折
更新时间:2013-01-17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粥会新闻中心讯)去年12月4日,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台北会见江苏常州同心文化交流团,吴主席谈到,常州是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先生的故乡,吴稚晖是世界文化学术伟人,是值得海峡两岸尊敬的先贤;他对一个多月前举办的《2012常台吴稚晖文化学术研讨会》,非常赞赏。吴伯雄曾为那次研讨会,颁赠了贺电与题词,两份心意一起到位,这在本会总会长陆炳文印象中,回想起来还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今(17)日陆总会长指出,101年前和98年前的同一时候,粥会精神导师吴稚晖的两桩掌故,值得相提并论,也与近10余年以来,两岸从不同对待吴稚晖,到他同受肯定的尊崇,其间事态几经转折,颇耐人寻味,更相得益彰。
先说掌故之一,1912年元旦,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亲自指定要吴稚晖出任教育总长,但他抱着革命不是为做官的理念,仍坚决推辞说:"官是一定不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孙大总统不以为忤,还礼请吴稚老进入南京总统府,一连几天共商国事,并且砥足而眠了几亇晚上,甚至发生了几次“帝腹”情事。一如两千年前严光对待汉光武帝,两人入眠之际轶趣横生,不经意把脚搁在同榻共枕之皇帝腹部。
再讲掌故之二,1915年1月间,外电消息袁世凯与日本政府勾搭,签订《二十一条》丧权辱国的内容后,吴稚晖在与教育总长蔡元培函件来往中,揭露了袁世凯在总统府内的卖国行径,妄想称帝者犹利用他的声望涂脂抹粉,亟欲授勋予吴稚晖,大义凛然下立即写信回绝道:"切盼公等宝贵精神,专注于国难,勿更以揶揄为消闲,侮辱书生。公民吴敬恒敬上"。他不畏权势的胆识,不屑名利的亮节高风,一时在全国传为佳话。
至于大陆上对待吴稚晖,从最初视之为反共大将,又捧为蒋介石的四大顶柱,家乡人避之唯恐不及,学者专家也禁若寒蝉,想要对他进行学术探讨,连门都没有,碰都不敢碰;到如今面对吴稚晖过往,可以正确认识和评述,几乎是无所忌讳,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其间事态发展的急转直下,要以常州文史工作者徐霞梅女士所言,原委最为鞭辟入里。
她为文大胆指出:「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民国元老吴稚晖一直是学术界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大陆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两岸人民在经济、文化、艺术各个领域,交往日趋频繁的情况下,如何看待和评价民国史上的一些历史人物,对进一步促进两岸和平交往与统一,是有利无弊的」。徐霞梅的真知灼见,与直言无讳,均令人敬佩。
如此正确看待和评价吴稚老,当然大陆官方的改革开放、与学界的正视问题实居首功,不过台湾粥友的推波助澜之功亦不可没,几次重要的活动都起到转折作用,内情既有趣又催泪。诸如:陆炳文承乏会务后,首开台北风气之先,在例会中宣布正式尊奉“国师”吴稚晖为粥师,明订每年定期举行3月25日诞辰、10月30日逝世纪念粥会,并在2004年纪念他140岁冥诞时,首次举办了《吴稚晖学术研讨会》,邀请到上百位两岸学人参加,同时成立“吴稚晖学术研究中心”,自兼主任以示重视,主编论文集暨研讨会实录。
同年,粥长又促成台湾公共电视台出资,协力拍摄《山高水长--吴稚晖》纪录片,一路在粥友周振华陪同下,从台北到常州、武进、无锡、上海、南京、金门,由粥贤陈凌海带头募款修复的吴稚晖故居入了镜,全部过程图文资料,未几辑成镜头里外集珍,另行出版《吴敬恒先生遗札》等粥文丛刊数种。嗣后再辅导在他老家,先后组成无锡梁溪粥会、雪堰桥粥会,及常州毗陵粥会、龙城粥会;更在2007 年 8 月,勇于邀集常州粥友文友在"七碗茶"粥茶室,破天荒办理了《吴稚晖学术专题研讨会》。
凡此事例,再再说明,若非常台两地有志一同者共同努力,怀着对吴稚晖的崇仰之情格外用心,若非当局顺应情势顺水推舟格外开恩,就不可能有今天这般正視吴稚晖、且给予应该有的历史定位之景况,也不可能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赶上这班列车,更不可能在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中领班当火车头。
今(17)日陆总会长指出,101年前和98年前的同一时候,粥会精神导师吴稚晖的两桩掌故,值得相提并论,也与近10余年以来,两岸从不同对待吴稚晖,到他同受肯定的尊崇,其间事态几经转折,颇耐人寻味,更相得益彰。
先说掌故之一,1912年元旦,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亲自指定要吴稚晖出任教育总长,但他抱着革命不是为做官的理念,仍坚决推辞说:"官是一定不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孙大总统不以为忤,还礼请吴稚老进入南京总统府,一连几天共商国事,并且砥足而眠了几亇晚上,甚至发生了几次“帝腹”情事。一如两千年前严光对待汉光武帝,两人入眠之际轶趣横生,不经意把脚搁在同榻共枕之皇帝腹部。
再讲掌故之二,1915年1月间,外电消息袁世凯与日本政府勾搭,签订《二十一条》丧权辱国的内容后,吴稚晖在与教育总长蔡元培函件来往中,揭露了袁世凯在总统府内的卖国行径,妄想称帝者犹利用他的声望涂脂抹粉,亟欲授勋予吴稚晖,大义凛然下立即写信回绝道:"切盼公等宝贵精神,专注于国难,勿更以揶揄为消闲,侮辱书生。公民吴敬恒敬上"。他不畏权势的胆识,不屑名利的亮节高风,一时在全国传为佳话。
至于大陆上对待吴稚晖,从最初视之为反共大将,又捧为蒋介石的四大顶柱,家乡人避之唯恐不及,学者专家也禁若寒蝉,想要对他进行学术探讨,连门都没有,碰都不敢碰;到如今面对吴稚晖过往,可以正确认识和评述,几乎是无所忌讳,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其间事态发展的急转直下,要以常州文史工作者徐霞梅女士所言,原委最为鞭辟入里。
她为文大胆指出:「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民国元老吴稚晖一直是学术界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大陆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两岸人民在经济、文化、艺术各个领域,交往日趋频繁的情况下,如何看待和评价民国史上的一些历史人物,对进一步促进两岸和平交往与统一,是有利无弊的」。徐霞梅的真知灼见,与直言无讳,均令人敬佩。
如此正确看待和评价吴稚老,当然大陆官方的改革开放、与学界的正视问题实居首功,不过台湾粥友的推波助澜之功亦不可没,几次重要的活动都起到转折作用,内情既有趣又催泪。诸如:陆炳文承乏会务后,首开台北风气之先,在例会中宣布正式尊奉“国师”吴稚晖为粥师,明订每年定期举行3月25日诞辰、10月30日逝世纪念粥会,并在2004年纪念他140岁冥诞时,首次举办了《吴稚晖学术研讨会》,邀请到上百位两岸学人参加,同时成立“吴稚晖学术研究中心”,自兼主任以示重视,主编论文集暨研讨会实录。
同年,粥长又促成台湾公共电视台出资,协力拍摄《山高水长--吴稚晖》纪录片,一路在粥友周振华陪同下,从台北到常州、武进、无锡、上海、南京、金门,由粥贤陈凌海带头募款修复的吴稚晖故居入了镜,全部过程图文资料,未几辑成镜头里外集珍,另行出版《吴敬恒先生遗札》等粥文丛刊数种。嗣后再辅导在他老家,先后组成无锡梁溪粥会、雪堰桥粥会,及常州毗陵粥会、龙城粥会;更在2007 年 8 月,勇于邀集常州粥友文友在"七碗茶"粥茶室,破天荒办理了《吴稚晖学术专题研讨会》。
凡此事例,再再说明,若非常台两地有志一同者共同努力,怀着对吴稚晖的崇仰之情格外用心,若非当局顺应情势顺水推舟格外开恩,就不可能有今天这般正視吴稚晖、且给予应该有的历史定位之景况,也不可能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赶上这班列车,更不可能在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中领班当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