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粥师吴稚晖写信从来不打草稿 * 邵隆美

粥师吴稚晖写信从来不打草稿 * 邵隆美

更新时间:2012-12-30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人家过年进行大扫除,是丢掉不需要的东西;我们粥会大家族岁末大清仓,则是出清一批又一批宝贵的文献文物,打包起来要運往泉州的全球总会馆承运阁,预定2013年开春移赠的批号应为25,就表示这是最近10多年来的第25回,届时由我的主公总粥长陆炳文,送出这批逸品中最大宗者,即为弥足珍贵的粥友粥贤书信。

整理工作中主公曾对我说,书札信件既使是片纸只字,有如明信片或电话简(短)讯,都是书写者真情至性之作,文字未经矫揉造作,所以内容比较接近真实,保留收藏也最具有实用价值。其实个中理由很简单,写信多半不打草稿之故,据粥贤 戚宜 君作家撰文:《吴稚晖(敬恒)风趣可掬与自然同在》(原载「台湾新生报」),所言情况正是如此。

戚文明白指出:「吴稚老颇为重视家书,认为应与吃饭睡觉同等重要。-----思想言论有可以助谈兴者,皆为书信之素材资料。-----故客来即有故事可写,-----增加写信之材料,使信札豊富可观也。-----书札万不可用草稿,用惯了草稿,不但费时费事,且从此下笔即要起草,永无信笔直书之乐」。吴稚晖不愧为粥会精神导师,自己说到必然要先做到。

陆炳文自谓,看过不少粥 师吴先生的公私书信,私底下也珍藏了一些;公元2007年3月25日先生诞辰纪念日,同时适为粥祖黄帝纪元5000年,台北粥会迈入第50年,粥会推行集文运动40周年,吴稚晖与李石曾(北粥第2任会长)等共创世界社100在周年,特地蒐集编印了一本《 吴敬恒 先生遗札》,内收先生分致蒋介石、吴铁城、丁慰慈(北粥第5任会长)、及亲人或友人函札,长短共计45封,每一封俱见吴稚老真性情。

我在收纳的粥友书函当中,发现有四封粥贤于右任亲友来信,全都是稍早写给陆总粥长的,包括于右老的儿孙和侄外孙辈。第一封是2009年4月11日,右老现在世上唯一入室弟子锺鼎 文 教授(于右任书法收藏研究院名誉院长,陆炳文兼院长)函电,节录如下:「陆院长请转与会嘉宾、道友均鉴:今天在关中陕西,于夫子右 任 先生的老家,海内外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为先师诞辰130周年,隆重召开纪念大会,末学忝为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于门受业的最后一员,本应追随诸位,从台北赶到盛会现场,恭聆 诸 君对一代完人追怀与景慕之心声;无奈老朽已虚度96岁,近日又身体欠安,未能长途跋涉,而错失机会,实属遗憾。特此代电申贺,聊表寸心。藉此再向大会致上最高的敬意、与最大的谢意」。

第二封是2009年7月15日,右老侄外孙、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大札,略以:「顷接 丹毫,承 惠多仪,祇颂之余,欣悉《心和四时春:于右任130岁纪念诗集》之首发粥会,上月在台北圆满举行,端此奉谢,并颂时祺」。

 第三封是2010年3月15日,髯翁长孙于建中致函也称:「收到心和四时春及其它粥会刊物,看到多位名家以将近500页的优美诗词及书画,怀念及赞美先祖父,深为感动并感谢。两岸及海外各地还能在先祖父过世近半世纪后,参与庆祝活动也是少有。您为筹备这次盛举,四处奔走及劳力,亦如您2004年在台北举办『于右任逝世40周年纪念粥会』,及稍后出版纪念集,家父与我一同回国参会过,大家有目共睹,同样感谢之至」。

 第四封是2010年4月27日,来自于氏三子中令,「陆会长炳文道席:春初台北梅庭欣逢,惜匆匆未得畅叙。后又寄下《于右任130岁纪念诗集:心和四时春》,---贤者串珠连玉,或与其盛,或襄其成,或董其事。以太平老人、和谐社会为主轴。一年中万里云月,奔走海峡两岸四地十三都,为往圣继绝学,为今贤开平台。无任感佩,特此致谢。---纪念集诗文书画,佳作琳琅,美不胜收,想象 老人持卷,掀髯畅笑,为之神往。贤者《牧羊桥,右任路》一联,追思髯翁挺赞故人---。中令彼时年幼,感受记忆犹新」。

 以上四封眞情流露的不同人信札,共同点无一不在一个「谢」字。同为性情中人的陆炳文,即便周边腻友也很少见其留言信笺,因而无法据以断定写信打不打底稿,惟可以肯定主公的是,写稿子向来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从不用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