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吴敬恒故居与蓉湖刘氏宗祠常州双亮点
(粥会新闻中心讯)本会总会长陆炳文,今(16)日收到常州传来电邮,是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周晓东发来的,希望8天后一行人赏临雪堰吴敬恒故居时,便中也能光临另一值得去看的蓉湖刘氏宗祠,陆总会长还没有探询太多细节,就回了邮件满口答应下来,因为陆炳文对此其实深感兴趣,因在台素有“姓氏祠堂专家” 之封号的他,久闻常新旧宗祠杂陈,且研究谱牒之风重开,早就想找机会一睹尊前贤敬祖地的今昔样貌。
周副来电文如下:「尊敬的陆会长,电札均悉。承蒙信任,24日我会安排相关陪同接待你们的。另有我乡亮点刘氏宗祠,想请台湾来宾在参访吴氏故居后,赏光他们宗祠片刻。始祖刘氏曾经是朱熹的义父和恩师,被朱熹赞为“万世师表”。祖上在民国期间曾经是上海纺织协会的会长,对国民政府在财政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曾经受到国民党元老林森、孙科、于右任等褒奖,有题词在祠堂。连战先生也为他们题匾《守三堂》。如有可能请陆会长、丁上将等同往,刘氏将不胜感激。颂好!周晓东上,2012年11月16日」。
据了解,蓉湖这支刘氏始迁自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奉祀的始祖屏山(子翚)公,传承至今已有35代,播迁近千年的历史,博学通经,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著有《屏山集》20卷,均收于《宋史》中。不但名垂青史,而且大有来头,亦即周晓东来电提到的,乃宋朝理学大师、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朱熹的恩师和养父。
话说朱熹父亲朱松与屏山公,世为莫逆之交,经常在一起探讨研究学问。朱松英年早逝,临终将年仅14岁的儿子朱熹,托付予刘子羽和子翚兄弟俩抚育。刘氏不负重托,诲人不倦,扶掖后辈,终成一代宗师;子翚尤以《易经》中“不远复”三字,教诲世交之子,“朝夕于之侧”伴读下,愈使朱熹受益,而有一番成就。
史载,蓉湖刘氏开基祖叔奇公刘延,则是屏山公十世孙,为大宋都统元帅刘完的曾孙。原居新安芳茂山,于元末明初迁至芙蓉湖鲁安,即今之柳荡。刘延学识渊博,乐善好施;弃官务农,克昌后裔。生有四子:刘葱、刘萱、刘褫、刘裕。家谱遂以四大分支记载。刘延五世孙刘桂为芙蓉圩总巡圩长,组织乡民劳动,大筑芙蓉湖围岸,营造良田万顷,造福于民,祖上有德,遂一直被人传颂。
蓉湖刘氏宗祠原址,系《守三堂》三分祠堂。据民国《刘氏宗谱:以福公祠记》记载:“蓉湖刘氏自叔奇公始迁以来,宗祠虽建而支庙未设。传至伯华、廷石,上理公等,立志创兴,建祠于石湖桥东。公祠族墓占地十余亩,遂建三分以福公支祠。”始建于清嘉庆21年(1816),有近200年历史。直到1949年初,宗祠保存完好。上世纪60年代初,该祠一度为地方农业中学借用。随着岁月流逝,旧祠年久失修,“文革”后成了断墙残壁,而遭长期闲置。直到两年前重修,去(2011)年5月8日竣工落成,始有今日新貌。
刘氏宗祠《守三堂》与众不同,别具两大特色:1、朱熹亲笔为屏山家族题写“刘氏宗祠”祠名,如今已镌刻到蓉湖刘氏宗祠墙门上,再次熠熠生辉;另有题字“文安世家”、“继往开来”、“不远复”, 或文稿《屏山公遗训》、《屏山公墓表》、《遗帖跋》、《刘氏宗谱序》等存世,均为极其珍贵的祠堂文化资料。2、林森、于右任、居正、蔡元培、孙科、戴传贤、陈立夫、张之江、梁寒操、吴铁城、唐生智、王世杰、吴醒亚等13位民国元老实粥会名贤替《刘氏宗谱》题词,殊为难能可贵,足见在当年社会影响力有多大。
此亦“姓专家”陆炳文二话不说,应允周晓东所指望,一探望族名门祠堂宏规的本意。按:陆会长曾在台湾的中国广播公司、中华电视台分别主持过「中国姓氏源流」、「古今姓氏趣谭」等节目10多年,也著有《台湾各姓祠堂巡礼》、《金门宗祠大观》、《金门祖厝之旅》等专书多种;目前还是中华姓氏渡海过台宗亲联谊总会总会长,最近才应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之邀,前往江西赣州第11届海峡两岸河洛文化学术研讨会发表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