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晚年狄君武先生事略倡复粥会

晚年狄君武先生事略倡复粥会

更新时间:2009-03-10 来源: 发布:系统管理员 浏览:
  粥会是一种以粥会友的文人雅集。1924年,被誉为百科全书式学者的丁福保和吴稚晖、于右任等人根据黄帝烹谷为粥的创举,在上海首创粥会,成员多为文坛名宿,聚会时以喝粥来增添雅致,倡导一种节俭而又高雅的文人交友方式。抗日后期,吴稚晖又在重庆发起粥会,一口无锡腔地对人说“倷伲吃粥吃到重庆来了”,颇有家国之痛,薪胆之励。而台北粥会则是由狄君武一手发起的。

  据台北粥会的另一位发起人的沈映冬先生回忆:1958年的某“一天早晨,君武先生从卧室下楼,我刚刚跨上楼面,要转身相随一步步走,走了一半梯级,他老人家忽然说了一句‘我们应该办一个粥会纪念吴稚老’。我当下应声接一句话:‘狄委员,你发起就好!’在下楼的时候,立谈有倾,就决定名称是台北粥会,君武先生本人同意以发起人名义请《民族晚报》发表‘白粥之会’的新闻。”

  是年冬至,由狄君武具名柬约16位友人出席,台北的第一次粥会在台北植物园献堂馆举行,大家推举狄君武为“戏头伯伯”。狄君武笑着说:“戏头可以接受,但‘独唱一曲’,索然无味,个人又不谙炊事,吃粥淡而有永,最好三个人发起,各位再于每月轮值做东。”沈映冬和何名忠两人自告奋勇担任另外两位发起人,于是台北粥会应运而生。其实在此之前的1955年7月29日,狄君武在所主持的台北苏松太同乡会上已经约过乡友一起吃粥,算是粥会的酝酿和试行。

  在当时的台湾,结社集会尚有不少禁忌,狄君武在请柬上书明约集的缘由是“为筹议碧庐观光服务进行事宜,粥点候教”。所谓碧庐不过是一个风景颇佳名曰碧潭的湖边简陋竹屋,可俯临碧潭,由于后来粥会同仁多次在此聚会觞咏,于右任又大笔挥洒亲题“碧庐”,平添了几分雅趣。粥会一以贯之的旨趣是“闲话家常,笑谈古今”,而不谈论政治,不讲官场事。与会者中不乏如雷贯耳的大人物或著名人士,如于右任、李石曾、孙科、严家淦、董作宾、朗静山等,一时间,在台湾文坛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关注。而作为主持人的狄君武,对来宾依然会说上一句俏皮话“我不请你来吃粥”,而好友们则准会套用狄君武自己讲的“爱吃粥的闻风自来”以答,彼此相顾一笑。狄君武于粥会可谓事必躬亲,每一次都是提前到场,事前临时安排,事后整理,均不肯假手于人。

  说起粥会当然不是仅仅吃吃粥,说说话,作为文人雅集,少不了吟诗、撰联、度曲、挥毫。狄君武在历次粥会上留下了不少优秀诗词、楹联、书法作品,台湾曾出版《狄膺粥会遗集》。下面两则轶事可谓文坛佳话,兹录之:狄君武有“吟成一个字,扬眉好几天”句,于右任为之展纸书写,写了四遍方才满意,故有人以“耆宿吟成一个字,三原挥笔好几篇”咏之。狄君武曾为碧庐作楹联九首,如:“两岸锦鳞千眼碧,半间茅屋一诗清”、“溪上云揉山欲活,斋中吟苦句添寒”,但缺四言联一首。于右任后作“江山如画,风雨同舟”,以足十联之数。

  狄君武倡复的粥会至今已有60年历史,非但连绵不绝从没有中断,到2007年底,已是第587期,并且呈现燎原之势。从1999年开始,台北的中华粥会逐步扩展到大陆和海外,如今全球中华粥会增至48个,大陆有20多个,北京、河南、西安、南京、上海、苏州、无锡等不少城市都建成了粥会。(来源:太仓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