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继狄膺李石曾之后任北粥会长
(粥会新闻中心讯)中
在与连会长交谈之中,陆总会长还回想指出,2009年4月中旬,在连氏举办全球粥友第1次联谊时,席开9桌品尝9种好粥,令人回味无穷;陆炳文又引据粥贤沈映冬忆述,台北粥会第3任会长杨森上将,也曾在1974年3月间,为九秩华诞在前体协体育馆,办理过一场盛大粥宴,共计开出29桌,每桌都有一道“老鸭粥”,那是杨老将生前最常吃的,招待近300位粥友分享进补。
据了解,这道“老鸭粥”做法如下:1、取适量鸭肉洗凈,用少量盐、黄酒拌匀,腌2小时,可以去除腥臊;2、把鸭肉放入冷水锅里,水开后,滚几滚,撇去浮沫,转为小火煮2小时;3、捞出鸭肉,弃之不用,过滤汤汁,然后放进淘洗干凈的大米同煮,煮到米烂。杨府膳食特别讲究吃老鸭,中医也有同样的见解:吃鸭肉应该吃老鸭,小鸭肉则有微毒。杨森以老鸭粥补身的另一个理由是:鸭肉比鸡肉热量低,适合老人食用;人老年纪大了,津液自然不足,即所谓热盛伤阴,所以饮食宜清淡,要以滋阴为主,鸭肉进补恰好。难怪杨老会长拥有12妻妾,43个子女成群,尚能长寿93高齢。
陆总会长在接长台北粥会之初,亲率干部前往国史馆调研,查阅历次移赠文献文物保管现况,其中早年雅集旧粥照极具纪念价值,附国史馆提供的一张老照片,而该图片文字说明有言,「粥会人才济济,横跨政界、军界、艺文界:中长须者为前监察院长暨书法家于右任,一旁低头不语专心吃粥的是杨森将军」,精彩图文均请参阅。
杨森乃继狄膺、李石曾之后,接任台北粥会的掌锅人。这些嗜粥如命的知名人士,竟然名列国史档案,显然不是一般等闲之辈。1924年初,民国人物丁福保(仲祜)邀约文友吴稚晖等,在沪滨创始粥集文会,每星期五于丁家夜粥相聚,这就是「上海粥会」由来。说是喝粥之会,实为一种文人雅集,旨趣「闲话家常,笑谈古今」,吴稚晖定义如此。1940年代,上海沦入敌伪之手,吴稚晖避走战时陪都,仍悬念沦陷区粥友生活,随即复会倾心吐意,是为「重庆粥会」,依旧「只论国事,不问政治」。
等到国府转进台湾,初于1955年7月,吴稚晖门生狄膺(君武)为缅怀「丁吴高风」,在台北静心乐园的「苏松太」同乡会,每月杪之星期五定期聚会,偶尔试行啜粥,附庸风雅一番。及至1958年,狄膺在沈映冬催促下,再度号召文友倡复,此即「台北粥会」。始自上海这一碗粥,一喝喝就了88年,赓续传承了几代人。
北粥最盛之时,爱粥嗜文者闻风而至,往来累计上千人,其中不乏时贤硕彦,有如:于右任、莫德惠、贾景德、许世英、田炯锦、何应钦、孙科、钱大钧、蒋纬国、溥心畬、杨英风、郑彦棻、黄季陆、黄景南、李普同、郎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