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河洛文化敷施下之赣南和台湾(5-1)* 陆炳文

河洛文化敷施下之赣南和台湾(5-1)* 陆炳文

更新时间:2012-07-14 来源: 发布:陆炳文 浏览:

就事论事,新中国成立前,蒋经国主政赣南的那一段经历辉煌,已有目共睹;后来国府播迁,小蒋时代建设台湾的这种成功经验,亦有口皆碑。如果两相对照来看赣台两地,并加深入探究渠等造因,就会发现奇迹似的成就背后,均有着一亇共通之处,皆以中原河洛文化来敷施教化民众,前后又都展现出传统客家精神的传布成效。

 

来自中原的河洛文明内涵及向外敷施,我在历次河洛文化学术研讨会,洛阳、平顶山、广州和台北,已发表过论文4篇,合计达5万余言,颇多阐述,不再重复。至于同样源于中原的客家文化,其逐渐形成客家精神文明的经过与传布情形,乃至承受更早成型的河洛文化敷施,如此先行前进开发赣南,再渡过海峡分衍到了台湾,则是本文申论之重点,也才是从本世纪甫一开始,两岸迈入和谐关系的远因之一。

 

两岸关系逐步正常化的近因,当然是蒋经国先前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邓小平(希贤)同志于大陆,首倡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第四代中国国家领导人、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开明,以及由蒋经国学校栽培出来的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总统,和中国国民党连战、吴伯雄等两位荣誉主席的开通,分别带领一国两区的国人同胞,合力克服万难,全力排除障碍,相继对固守九二共识阵线,作出前所未有的伟大贡献。

 

值此九二共识形成20周年之际,我除了623日在上海为“中华情-两岸缘”首届台商台胞书画作品展开幕致词,强调「没有20年前的“九二共识”,就没有翌年的辜汪会谈;没有辜汪会谈,就没有台商的涌入大陆经营人脉;没有8年前台商的踊跃回台投票,就没有国民党在台的拿回政权,也就没有今天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更将没有未来国族和平统一的美好远景」。如今正是国共两党第三度携手合作,共同创造国家统一的良好契机,并且以「今庆九二共识20周年,预祝20年后共识统一」自期许。

 

在迈向正常化发展过程中,单以多元化后的台湾地区来讲,不同族群的台湾同胞即台湾人、或称在台湾的中国人,都做过不同程度的牺牲与奉献。1949前后来自中国大陆各省的所谓外省人为数约有10%,另占台湾总人口近70%的闽南人,或人口数维持在13%上下的客家人,以及合为7%人口的少数原住民与新住民,实在都应该笔记在功劳簿上的张本,都应该受到爱国统一战线的表彰,都应该归属受惠于河洛文化敷施的篇章。

 

进入本文申论之前,尚须就中华民族成员几个族群的种性定义,或者说是在岛内对住民称呼的习惯用法,稍加说明其异同之处。前述台湾人、外省人、闽南人、客家人、原住民与新住民,意思均如同字面,当然很容易区别;倒是河洛人、福佬人、唐山人、半山人、平埔族与高山族,有进一步诠释之必要。

 

连战祖父连雅堂著《台湾通史、风俗志》明载:「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一般来说,台湾人来自闽南的居多,有称闽南人为河洛人之说法,亦其来有自焉,而在闽南话中,河洛与福佬读音相近,是故河洛人也叫福佬人;至于闽、粤之族渡海来台,一向有「唐山过台湾」之说,因此唐山人乃泛指大陆移民,其中外省人与本地人通婚者,子辈又被叫做半山人;高山族则为原住民旧称,其与平地人通婚者,又另成平埔族,仍归类在原住民系,亦即中国内地的少数民族。

 

本文受限于发表篇幅,无法面面俱到去着墨,只能摘取客家人及其特有精神来申述,特别是与南迁中继站赣南相关者,以符11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在赣州召开的本意,亦副一亇爱国者来自台湾却长期关注统一的心愿。拙作文章前言,系由「客家人及客家精神」切入。主文「客家精神力支撑之赣南和台湾」,则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先谈「江西赣南新政与客家精神的弘扬」;第二部分、次讲「台湾南北义民与客家信仰的发轫」;第三部分、再说「台湾政经建设与客家文明的发扬」。全文自下结语,归结到「客家精神足以为国族统一发挥定鼎作用」。本文在第11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