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燕:汉诗团体可与学校合作推广汉诗
汉诗活动在新加坡并不多。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兼环境及水源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建议,本地汉诗团体如全球汉诗总会、新声诗社等,利用课堂外的学习空间,多同学校携手合作,推广汉诗活动。
她昨天(16日)在中华总商会嘉庚堂为全球汉诗总会、第11届国际诗词研讨大会主持开幕典礼时说,教育部推行的母语周或特选中小学主办浸濡假日营,都是合作的好机会和平台。另外,华乐团体结合声乐、演绎古诗词作品时,如能以生动、有趣手法把中华诗歌介绍给莘莘学子,将能让更多青少年接触汉诗,启发对汉字诗词的兴趣,引领他们走入汉诗的殿堂。
傅海燕说,全球汉诗总会以弘扬汉诗文化为己任,这项工作任重道远,尤其在培养年轻一代诗人方面,更不能一蹴而就,但她认为本地学校可以扮演一定角色。她指出,目前本地学校在汉诗的教学方面,采取较具针对性作法,鼓励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认识和尝试创作汉诗,选修语文特选课程的学生则有机会在课堂上同汉诗做深度接触。
她说,要真正欣赏汉诗,需要一定语文程度和文化修养,要写诗的话,门槛就更高。即使在古中国,写诗也属于少数文人墨客,而在今日新加坡,汉诗也并非一般人触手可及,她认为本届大会主题“汉诗的继承和创新中存在的偏颇”更显重要。
为期两天的国际诗词研讨大会,吸引了北京、上海、重庆、香港、台湾、纽约、马来西亚等及本地的200多名学者、诗人和诗词爱好者出席。
全球汉诗总会现任会长朱添寿说,汉诗发源地是中国大陆,对诗词的研究,中国自然着力最大。这些年来,大陆诗人学者对用韵的问题谈了很多,却没有定论。他个人认为,为了普及诗词,在中小学可用现代汉语发音,但对大学生和有心研究旧体诗的人,则必须懂得入声字和平仄,否则读起古诗来全都错了。
研讨会主讲嘉宾、本地诗人许梦丰在《旧诗综说》的演讲中指出,文字比格律更为重要,能照顾到韵律固然好,但更重要是用情要深,文字要好。在论及旧诗能否写新事物时,许梦丰认为只要文字功夫到家,诗人完全能写生活中的任何事物,何况不同时代的人眼界不同,写出来的感觉也就不一样。旧诗也能写新事物。他以写梅为例,指出毛泽东的“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还有本地已故诗人潘受的“千古春风香不断,紫金山下万梅花”,就同古代诗人王维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或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有着完全不同视野和角度。
谈到以新事物入诗,许梦丰指出,潘受曾以“照影十洲归掣电,通辞千里托微波”来描绘“电视”,又以“疑是浪淘淘不尽,风流人物各翩翩”来写“腊人馆”,非常贴切生动。在描写伦敦地下铁时,更出现“车轍纷从地穴通,人群蚁队略相同”的绝妙形容。
他也认为诗人可借助联想、假想和超乎现实的狂想来为诗篇壮阔气势,却不一定就得借助酒精或大烟来寻求灵感。另外,他认为诗人应当具备学养、阅历和情操,方可写出好作品。(來源:聯合早報网
【编按】台湾代表团团长、全球汉诗总会顾问陆炳文,也受邀在当天开幕后最后时段,以“余光中千步诗的构想”发表演说,与座众分享心得,尤以几年前在台办理小学的『诗人进校园』,和最近前往大陆提升为『大师进大学』活动,方法新颖,成效良好,影响深远,颇多创意,值得借镜,甚得听众欢心;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华诗词研究中心主任婉臧,提交大会的论文“关于诗词进校园的思考和实践”亦把重点放在这上面,特于茶休时间前来贵宾席,当面再向陆团长讨教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