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在现代都会 吟唱古诗(上)* 张曦娜

在现代都会 吟唱古诗(上)* 张曦娜

更新时间:2012-06-20 来源: 发布: 张曦娜 浏览:

11届国际诗词研讨大会將于本月1617日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行,大会主题为汉诗的继承和创新中存在的偏颇。近年来,随着本地华文水平低落,写作古诗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可是本地仍有一些古诗团体,在一群诗友坚持下,通过举办活动、开办课程推动古诗的发展。

本届大会主席本地诗人、南艺院长朱添寿就是坚持者之一,所作古诗及书法都足以代表,例如前一阵子诗作《中山陵·梅花岭》:「梅花岭上万梅欢,绽蕊争春不怯寒。宫粉娇羞偎绿萼,幽香淡霭满山峦」。不但代表性强,而且可读性高。

国际诗词研讨大会由全球汉诗总会主办。全球汉诗总会前身为全球汉诗诗友联盟总会,1990年在泰国首都曼谷成立。1992年第三届大会在香港召开,新加坡诗人张济川被选为总会长。1995年在新加坡举行第五届汉诗大会,易名全球汉诗总会并正式在新加坡注册。该会目前有会员3000余名,遍布世界各地。

全球汉诗总会现任会长朱添寿透露,来自中国湖南、湖北、江苏、深圳、海南、福建、上海、北京、安徽、湖南、昆明、广西、江西、四川、河南、重庆,香港、台湾、纽约、芝加哥、马来西亚等地100余位学者、诗人将出席诗坛盛会。

汉诗由于文字优美,朗朗上口,流传至今,仍为许许多多人所喜爱。在过去,新加坡也有不少诗人结社倡诗,较著名的如陈宝书、张济川、李金泉、黄勖吾、马宗芗、潘受等,诗人之间时有唱和,并和全球各地诗家有密切联系。以张济川来说,他一生留下了8000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与各地诗人互相唱和,以诗会友。

近年来,随着本地华文水平的低落,写作古诗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可朱添寿说,本地仍有一些古诗团体,在一群诗友的坚持下,通过举办活动、开办课程推动古诗的发展。在本地古诗团体中,新声诗社历史最久。

该社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包括张济川在内的多名诗人发起筹组,创会者包括曾心影、陈振夏、黎国昌、曾志远、陈宝书等。

新声诗社会长詹尊权说,诗社成立至今54年,目前有近百名会员,年龄介于20岁至70岁之间,其中以五六十岁最多。该诗社文教部副主任陈延任说,诗社主要活动如每个月第二个星期天的雅集,使会员有机会互相切磋,进行对联与诗词的创作。

说:们的诗词吟唱班,在文教部主任陈垂良带领下,每年在国家图书馆的中秋吟唱会,都吸引一两百人出席,这些活动几年坚持下来,在本地也小有名气。另外新声诗社读书会也吸引不少人。读书会不尽是读古诗,我们也读其它文体的书籍。参加我们导读会的人数从小型的30多人到较大型的一两百人都有。

詹尊权说,参加的人数多了,一些平常没接触的人也来了,虽然对推动古诗词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体现了一个团体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有幸有一批热心的会友,在不计较得失不争名利下,一起努力工作。台师大国文系57级毕业的詹会长听说学长、同校工教系54级的陆炳文將带领台湾团参会,可以叙旧及切磋诗文,而倍感高兴,要熱情欢迎。(来源:联合早报网 201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