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来访西安博物院感受古长安气息
2012年5月20日上午9:30,余光中夫妇与海峡两岸和谐交流协进会会长陆炳文先生、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馆长于大方先生一行7人来我院参观,讲解员田继伟、董莉军接待了来访客人。一行人参观了小雁塔并登顶,还看了和“金辉玉德”专题展厅,与讲解员进行文化思想交流。余光中夫妇非常感谢接待人员,并表示此行深切地感受到古长安厚重的历史气息,同时也增进了对内地文化事业的了解。(来源:xcjyb 2012-05-20 )
【编按】文学大师余光中夫妇13天以前,应邀首访13朝古都西安,目标很明确,系以参加“忆长安,话乡愁”系列雅集为主,参会其它延展性活动为辅;日程又紧凑,因此少有参访行程,参观西安博物院为仅见两亇景区之一,更没有安排拜会机关领导,不论是会见或接见皆如此。但全程仍受到最高规格接待,处处可见到礼遇和礼宾行列,令大师和同行者深受感动,在此本会要代表主协办单位,向所有机构与个人,敬致最大的谢意;活动主催者、即总会长陆炳文,更要对被惊动到的领导,致以最深的敬意。
特别是对陕西省政协3位副主席、省政府及省台办诸领导,表示由衷的敬佩。陆总会长今(5)日说。因为我们这回造访西安,感受古长安气息的同一时间,正值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由北京中共中央所主导,一项座谈会活动也同时举行,省里党和政府四套班子的一把手,以及主要文艺团体的重要领导们,几乎全到陕北去了,而不克分身出席我所出面柬邀,余光中文人雅集与陆炳文稀饭晚会,都是可以理解的,同样为文艺工作贡献心力,都是可以名垂史册的。
中共党史明载:1942年5月2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陈云等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文艺工作的全面开展,乃至7年后的建政成功,逼得国民党出走台湾,均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撇开意识型态,政党倾向,功过成败不谈,陆炳文认为毛的讲话,即使对今天台湾当局的党和政府来讲,如果深入探讨其精义来借镜,在确立文艺方针及文化政策上,仍足以收攻错攻玉之效。
「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十年内战时期有了大的发展」。座谈会中毛的这段开场白,实已很清楚点出中央在两条战线上,成者成功在那里?国民党当年的败,又失败在那里?今天别人可以不以成败论英雄,国民党人总不能不记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否则还会再次功败垂成在台湾绿营手下,陆总会长再套用毛的话讲,就是「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在暴露他们的残暴和欺骗,并指出他们必然要失败的趋势」。
检讨国民党曾战败于中共,到台湾又一度栽跟斗于绿军,前者常归咎于统战太利害,后者则推说输在选战文宣,其实细读毛的讲话,问题皆出在自己不重视作家和文艺作品,质量均相去甚远,一语道破「这比在国民党统治区,出一本书的读者多得多。在那里,一本书一版平常只有两千册,三版也才六千册;但是根据地的干部,单是在延安能看书的就有一万多」。想当然耳,支助印刷这一大批书的钱,是出自文艺政策的落实。
国民党却吝于出钱搞文艺,过去在大陆如此无视文化人,今天有效管辖下的弹丸之地亦复如此。陆炳文省思岛内现况,引据近日某专栏作家题为《不要让创作像乞丐》文中,所坦白指陈文艺作者的百般无奈,「对我而言,成不成立文化部无所谓,----我只希望文化部能拿出诚意来帮助创作者,不要让创作者觉得自己像乞丐般,到处要钱----」。
的的确确,台湾不是没有人写得出好作品,也不是没有能看书能读诗的人,只是长久以来的相关部门,始终没有一贯的文化政策,以及正确的文艺方针,以致于不太瞧得起文艺创作,堂堂文化人常沦为乞丐般而成丐帮,能有几人像余光中这样幸运?既可以写得出好的作品,又自食其力能卖得出去?即使这位深孚众望的知名作家,也不免感慨系之,诚如余光中自谓,「于右任130冥诞纪念,陆炳文嘱我题句,我报以“遗墨淋漓长在壁,美髯倜傥犹当风”」。再好的翰墨作品徒在四壁,再棒的作者只当一阵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