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五四.卓越世界社团将重组同志会
(粥会新闻中心讯)五四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至今93年了, 深深影响到近代中国兴衰。此一发生在1919年的爱国运动,最初只是北京大学生发动的政治运动, 竟然可以发展为全民运动, 因而掀起新文化运动,使得国家脱离积弱,晚近更巳渐进盛世, 是当事人始料未及的,后生晚辈自当记取五四的正面价值, 就是要超越五四,追求卓越来纪念这个日子。本会总会长陆炳文今日晨起,翻阅了几本粥会名贤相关遗着,颇有感触,并设法通过秘书,在日内跟粥会先进社团【世界社】旧雨新知连络分享,被点到名的有李锺桂、简汉生、陈三井等知名人士。
要说这场轰轰烈烈之五四运动的本质与影响,梁实秋教授写的「我参加了五四运动」,全文言简意赅,直截了当指出:「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是自动的,没有人指使,也没有人操纵,只是爱国的热情表现。所以等到学生运动扩展而为商人罢市,由北京而及于上海,这运动的目标初步达成之后,这运动也就消歇下去了。但是影响所及,学生们醒起来了,五四运动一变而为有世界观的新文化运动」。陆总会长就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时,固虽没有上过梁教授的课,但《雅舍小品》不可能不看、《远东英汉大辞典》不能不翻用,对新月派大师所思所想所作,却如同时代同年龄知识青年知之綦详。
若谓对运动深层的理解和批判,恐怕没有人会比「一个五四青年的自白」一文,长期执教于台南成功大学、苏雪林教授剖析的更直接、更透彻。文中讲白了说:「 五四运动之起,像一股初出三峡莫可阻拦的奔流,动摇了数千年来封建的壁垒,冲决了最森严的礼教的藩篱,打破了蒂固根深的传统习惯,于过去的制度典章,历史上的圣贤豪杰,都要重新加以估价,而估价的结果,总觉得都是一文不值。那时个人主义大昌,人人以发展个性为唯一要求,个性发展到了极度,则以叛逆为美德,以反抗为勇敢,以破坏为当然手段,我们都是二十岁上下的青年,都是这个时代思潮冲激震荡出来的人物」。
不过,被公认为五四的领军人罗家伦、与该运动的健将狄膺(君武)二人,在当年可是关键性代表人物,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在历史轨迹上也占有一席地位。狄膺之孙狄一安曾为文坦言:大陆「七一献礼大片《建党伟业》中,帅小伙王力宏扮演的角色是北大学生罗家伦。罗家伦是"五四运动"的领军人,因是他最早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著名的《五四宣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白话文部分也是由他起草的」。
又引据说:「罗家伦1917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就读外文系,而我的爷爷狄膺当时也在北大文科读书,念的是哲学系。在台湾出版的《狄君武先生遗稿》中的序言,就由罗家伦先生撰写,其中有一段回忆文字:"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时候,波涛汹涌,君武见外患日迫,军阀专横,于是一变其文人积习,而投身于此一运动。"这当然是赞美之辞,但狄膺在五四运动中,确实起到了很多关键性的作用」。
总统马英九在论五四时认为:「五四运动期间推动的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具有先进的世界观,即使对于现今社会仍极具历史意义,形成数十年后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与社会改革方向」。还强调:「年轻学子不应被绝对真理或终极教条所左右,应培养自身独立判断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实力,---这象征着五四时代最重要的启蒙精神,相信这也将有助深化台湾民主经验的内涵,---这对整个华人世界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陆炳文重温这段史实时发现, 其实早于1906年,李石曾、吴稚晖等粥贤在巴黎组织了【世界社】,開始宣扬世界观的启蒙精神与旅欧教育,不久后把此一组织和思维带回中国,才是五四运动引爆前的蕴酿因子,如今仍有必要继承、创新和发扬它,並与时俱进来考虑超越问题,猶寄望海内外有志一同者,承续中断了20多年的【世界社中国同志会】,自觉重组为中华同志会,进而形成一股新的鼓动风潮,加强返本更新的推动力道, 促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里发挥积极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