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炳文:没读余光中《粥颂》何懂何物最美味
(粥会新闻中心讯)在坐往花莲的专列火车上,本会总会长陆炳文问邻座者,有谁读过
甲同学给的答案是:妈妈煮的粥,母亲用爱心及精选的食材,小火慢慢的熬煮,就像老母为我的健康细心的、耐心的等待,等待我健康长大。乙却支吾了半天,话就是说不出口,因为他想说妻子煮的粥,可是还小还没有讨老婆的经验,也不晓得到
而下半首则在写妻子,「现在轮到了爱妻/用慢火熬了又熬/惊喜晚餐桌上/端来这一碗香软/配上豆腐乳,萝卜干/肉松,姜丝,或皮蛋/来宠我疲劳的胃肠/而如果,无意,从碗底/捞出熟透的地瓜/古老的记忆便带我/灯下又回到儿时/分不清对我笑的/是母亲呢,还是妻子」。陆会长读后感是,没读余光中《粥颂》,何懂世界何物最美味,写得越好的诗作,感染力度就越大,越是弃旧取新的诗,就越能够感人肺腑,一如粥品的美味,让人更加的落胃。
写诗有所谓的“弃旧取新法”,此即彻底舍弃原有意境,思索开创出全新的灵感。虽然借古典题材成诗,也能形成古今对照或互证效果,使得诗歌作品呈现立体感,意境更具有一种丰满度。但
余光中著作等身,他如:《水草拔河》、《寻虹》等诗,也和创作《粥颂》一样,都是诗人对周边人事的感怀之作,诗中毫无典故、先贤名句可寻。这些诗歌全靠本身的观察、反省、想象、构思,不能如古今互证的诗那样,泰半利用联想、对比等方法,自然而然能跨越人为界线,引起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共鸣。
去(2011)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