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会名贤于右任先生,早年追随国父孙中山先生,献身革命,倡导共和,推翻帝制,创建民国;上个世纪初叶,孙先生还是粥会先进团体世界社扶道人,两人具有深厚革命情感自不待言,生平事功又几乎等量齐观,贡献伟业更足以相提并论。
今天3月12日植树节,乃纪念孙中山忌辰而订定,相隔1个月之后,4月11日则为于右任诞辰,在此缅怀两位伟人,兼论两人的伟业实有必要,作为全球粥会掌锅人亦属必然。若要一言以蔽之,我的认知是,孙中山功在革命建国,并留下建国大纲及方略数部;而于右任继起后,怀抱诗教兴国、草书救国、强化国本、振兴民族的理想,也遗留墨迹书作数万件,同样对国族产生深远影响,一直受到两岸同胞的普遍爱戴。
站在孙中山的角度论之,在近代中国不少史料中,俱见二人匪浅的交情,及对右任先生的倚重。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返抵国门上海,立刻去民立报拜访于右任,当即授以旌旗状,并为右任先生书寫《博爱》二字存念。民国元年元旦,开国政府成立,孙先生被推为临时大总统,因任于先生为交通部次长,实际代理部务。
1925年1月26日,中山先生自知病势沉重,不能躬亲庶务,授权北京政治委员会主政,右任先生和另两位粥贤吴稚晖、李石曾都是成员;据国民党中央史料编纂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张继的回忆,「总理临危时,于右任以为万一不幸,应有诏示国人之遗命、遗诰、遗训之定名未定。稚晖以---,方决定『遗嘱』二字」,足见渠等之影响力。
若从于右任的观点视之,那么在许多文献文物里,对中山先生的推崇,尤见独到的见解。1931年11月6日,于先生在本党四全大会纪念周,报告《中国国民党的生死关头》,强烈主张「要我们夲於总理伟大的精神,以党建国,以党治国,并以党的主义,推进世界的大同,完成我们革命的使命」。
1932年1月25日,于右任首访总理故乡中山县,作有《谒翠亨村》诗云:「山围海绕翠亨村,郭外朝西故宅存;世界劳民思救主,同来瞻拜圣人门。---当年首义同村者,大节堂堂天下闻;一代人豪增想象,黎头尖下陆公坟」。同年12月15日,右任先生在上海创立标准草书研究社,遂有改进草书使成实用的国民文化工具,以适应现代生活之意念,应为于先生对祖国文明重要献替之一。
1941年5月30日端午节,文艺界倡议订是日为诗人节,公推于先生做首届诗人节晚会主席,在开会講話时即兴赋诗:「民族诗人节,诗人更不忘。乃知崇纪念,用以凛危亡。宗国千年痛,幽兰万古香。于今期作者,无畏吐光芒」。1955年6月24日,于右任亲至台南参加诗人大会,即席发表演说指出,「300年来,台湾诗风蔚起,推其原意,决非为吟风弄月,遣愁遣时,----我是发起诗人节之一人,当然知道是纪念屈原的,纪念屈原作品的伟大,与夫人格的崇高,---此均为诗人所应有的博大怀抱」。
1957年春,右任先生在台得一老相片,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后,讌集革命同志於上海『爱俪园』时留影;旧照影中人34位,斯时健在者仅于先生一人,余皆作古,抚今追昔,不胜唏嘘,因赋一诗《壬子元日》,句云:「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徊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这首诗后来写下送人,给了个副题:「于右任,题民元照片,民国五十年六月」。
孙中山和于右任二人间,在革命诗书图文交集之外,尚存难以割舍的关系,单就在台遗迹而言,我看到至少有两点关连:其一、于右任生前在台北市青田街寓所,跟孙中山四次来台暂住过的『梅屋敷』旅社,现已改设为『国父史蹟纪念馆』,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孙中山赴台历史遗址,两处相隔不到四百米;其二、台北仁爱路与敦化南路交叉处,仁爱圆环中央原有的于右任立像,后来被迁移至中山公园,与『国父纪念馆』内孙中山坐像比邻,两座铜像相距大约百四十米。
温家宝总理曾在“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吟咏过于右任《望大陆》一诗,称赞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4年前的今日,我主持2008植树节庆祝会,邀请萧万长副总统莅临大会致词,并为《和谐文化树》挂上许愿卡,所祝愿的「国泰民安,快乐台湾」,在国族和平统一进程中也引发极大回响。(在台湾文化艺术界庆祝植树节联合大会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