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率极高的教育者吴其萃*庄奕烨
吴其萃是个摄影师,也是个教育者,更是一位“曝光率极高”的教育者。对此,吴其萃并不讳言,摄影出身的他深知,适度的曝光,效果极佳。
吴其萃最具影响力的一次曝光是20年前央视的新闻联播。那年,作为中国第一家民办摄影学校,吴其萃的华光摄影技术学校在洛阳桥畔诞生。在隔天的央视新闻联播里,这一消息得到播出;之后,央视《神州风采》和《东方之子》栏目中也播出了专题片《洛阳有个吴其萃》。之后,雪花般的信件从全国各地涌向吴其萃……。就在那时,媒体的力量让吴其萃触动很大。与公办学校把媒体和商业拒之门外相比,吴其萃显得尤为开放。运营,让媒体关注,吸引学生家长眼球,对于一个新生民办学校来说,尤为重要。
吴其萃心知,华光“癖居惠安一隅,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要打开知名度,要吸引学生,先得引进来。所以,20年来,吴其萃乐此不疲的,就是“引进来”。办学之初,吴其萃就抬出了台湾摄影大师郎静山的“金字招牌”。之后,吴其萃20年的“名人营销”之路就从未间断:建造郎静山摄影艺术馆、吴印咸摄影艺术馆、吴文季音乐厅、全球中华粥会会馆、世界文化名人村。从大陆到台湾,从国内到国外,从摄影家到文化大师,吴其萃一直在扩张华光的“文化版图”。
如今,华光校园内,各类纪念馆、艺术馆遍地林立,建筑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万多平方米,约占校园总建筑面积的八分之一。而这些,仅仅是吴其萃“名人营销”的一小部分。在不久后,吴其萃将计划建造“世界文化名人村”,引进100位文化名人,其中包括25位泉州籍两院院士,还有港澳台、东南亚、日本、欧美等文化名人。
“这些文化设施,营造了华光学院浓郁的艺术氛围,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师生的文化品位,更有利于激励他们进行艺术的探索。”吴其萃深知,对于一所艺术院校来说,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尤为重要。“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的一番话,成为吴其萃孜孜不倦追求不悔的办学目标。
除了引进各地名人外,吴其萃更善于发掘本土文化。因为他知道,自己和华光,“根就扎在闽南”。幼时,在洛阳桥畔的小镇上,吴其萃就时常幻想:长大以后,要为家乡增添一个月亮,一个太阳。而今,吴其萃把家乡的洛阳桥,写进余光中的诗里,“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在今年,洛阳桥的故事,还将在吴其萃斥资拍摄的闽南语动画片《洛阳桥传奇》中得到完美演绎……。
2011年,余光中的“洛阳桥之旅”,可谓是吴其萃的“大手笔”。为了筹建世界文化名人村,经全球粥会总会长陆炳文引荐,吴其萃与台湾诗人余光中接洽,相谈甚欢,进而有了2011年4月余光中的“洛阳桥之旅”。从早期的通气炒作,到余光中莅泉,再到洛阳桥怀古、赋诗、返台,最后的新诗首发式,吴其萃一处不落,做足文章,引起了海外、国家、省市各级媒体的争相报道,可谓把媒体“牵着鼻子走”。
到了2011年底,日本动漫大师池谷仙克访问泉州。对于幕后推广,吴其萃已经驾轻就熟了。除了将这位动画片《奥特曼》的美术总监聘为终生客座教授外,还斥资600万元,买断了他在中国的品牌营销权。华光学院动漫系还将组织部分师生,与池谷仙克及本土动画家李荣中合作拍摄一部具有闽南本土风情的动画片。对于华光的师生们来说,这也是一次与国际大师学习的机会。
而对于本家堂亲吴文季的包装宣传,更让远在川藏的《康定情歌》再度在闽南小镇悠扬。坊间传言,吴文季生前从未闻达,身后却因吴其萃的包装宣传,名声显赫。这位《康定情歌》的作者,可能从未想过,一首民歌,却让他和他的生平事迹,为万余师生熟知传诵。校内一座投资800万元的大型音乐厅,成为了泉州文化史上的又一个坐标。
也许,这也是吴其萃的文化梦想,引进来,本土化,再掘地三尺,遍访本土文化因素,包装宣传,以彰显华光的文化形象。就这样,洛阳古桥、吴文季的《康定情歌》、惠安石雕频频出现于公众眼前,甚至连洛阳镇居民也承认,正因为吴其萃的包装宣传,洛阳的旅游资源才得到充分的展示。吴其萃说,将充分利用华光学院的名人馆、艺术馆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洛阳镇的旅游资源统一打包宣传,打造洛阳桥旅游品牌。
这些营销运作,其实也只是吴其萃对民办艺术教育的一种探索模式。1992年,华光仅仅是一个培训班,只有1名校长,2名教师,9名学生;1994年,华光第一次招收中专学生;2002年,华光升级为大专高职院校;到了2012年,华光共有5000多名在校生,教职员工500多名。十年磨一剑,吴其萃的象牙塔之梦越做越大。在他的蓝图里,未来的华光,应朝着艺术类本科院校的理想前进。
最近几年,吴其萃频繁地出没于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美国等地,遍访名贤,为华光升本奔走呼吁。“希望升本后的华光学院会是一座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学院,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不断发展、蓬勃向上。教职员工愿意为这座学校倾力奉献,学生能在这所学校中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来源:海峡都市报教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