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陆炳文:传承创新的结果必然形成混血文化

陆炳文:传承创新的结果必然形成混血文化

更新时间:2012-02-06 来源: 发布:管理人 浏览:

(粥会新闻中心讯)10号,本会会长陆炳文将在郑州参会“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座谈会”,还要以《台湾文化传承与创新下难得的经验教训》为题讲话,并口头补充准备作结论说,「文明传承创新的文化建设结果,必然形成混血文化,台湾文化如此,华夏文化如此,中华文化亦复如此」。

 

陆会长拿混血儿为例指出,「一般来说混血人儿比较美丽,既漂亮又聪明,固然不能强迫定论,不过也比较接近事实;当然美不美是比较出来的,两者并非绝对论,美乃相对而言,自然美丽,即:聪明+漂亮,不完全是依靠血缘、血统,应该仰赖两种成分,先天基因、和后天培养,即:栽培+保养,就必然形成混血人儿比较美的结果。

 

「物种不论动物或植物,都有相同的演化法则。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的起源》书里,便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演化理论,认为自然界的生物是以一规则来演化。适合目前生存环境的物种,就有更大的机会生存下来,而不适合生存环境的就被自然淘汰,这就是天择。人类的生存方式进是为文明,生活态度表现则成文化,已消失了的古文明就表示被淘汰了,现有的文化也就表示适合存活,人种优生之义在于此

 

优生学(Eugenics词源自希腊文Eugenes,原意为生得好,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哲学家伯拉图曾说,「优秀的两性应该尽可能让他们成对,……如果我们想要得到最完美的群族」。陆炳文则引用来比喩文化,「优的、好的文化应该尽可能让他们混血,并且设法让他们存活下来,如果想要得到比较美好的世界历史文明,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建设,正是必湏通过的唯手段」。

 

「或许台湾通过此手段,让文化产生的混血现象,是最好的见证与最佳的借镜。台湾文化是长时间混合了中国儒家,日本大和,欧陆美国等三种文化,再与本地原住民产生混化作用,自然形成具有传统与现代面向的混血文化。《海角七号》、《夏赛克》电影里,最容易看到台湾与日本文化混血的现象;另在年轻人歌曲服装等次文化表现上,又隐约地出现西方文明“入侵”影子。

 

「台湾的文化混血现象特征为何? 有三方面性变了:多元性变大,无限性变长,包容性变强。混血文化对台湾发展的影响又如何?有三给力更加:吸收力更大,生命力更长,融合力更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在过去台湾人文演进历程中,没有被打破的纪录;『优胜劣败,成者为王』王道,在今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里,也没有被打败的道理」。陆会长认为。

 

「台湾长期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累积不少难得的经验和教训,确说可供其它地区学习和记取,但是在宝岛先天上拥有的一些优势条件,并非任何地区都具备的,因此能否如法炮制,可不敢遽下定论。单以大陆易手来论1949年,台湾涌进各省市国民党政治精英、右派文人、整编军民共200多万,又挟带华夏历史文明遗产约80万件文物,边陲地域文化灌注了一甲子并留伝后昆,演进成今天这样的台湾人文风貌,传扬不坠为中国古文明留下一块心净土,屹立不移也替台湾老移民保有一片新领地,文化混血成功绝非偶然」。陆炳文却也不改书生本色直言。

 

「台湾文化的混化成功,尚在于多重(含时、地、人三方面)特殊性:1、不同时代背景在台呈现多面向的特殊环境,2、海角一嵎特殊的多方位地理位置,3、多种族群组成的特殊群聚社会生活。因之以台湾为主体的混血文化逐渐确立,她才能同时兼具最早的南岛文化,再注入地缘关系影响的华夏汉族文化,地理大发现后的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文化,以及后来的日本、欧美诸历史文明特色。

 

「文化的经年累月混化有成,基本上靠的是自然力,政治力介入不是不可以,惟宜审时度势,谨慎为之。民进党执政时期,阿扁刻意要“去中国化”,放大台湾本土意识,抑制其它多元文化,致使结构顿时偏斜,垮台失败实属必然。其实在2007年,败象已逐渐显像,当值粥祖黄帝纪元五千年、台北粥会成立五十周年,本会在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即中正纪念堂)策划了主题展,这次展览预告新闻PO上教育部电子报,展名就叫『中国黄帝纪元五千年台北粥会五十年名贤名家美展』,诚为邪不胜正的明证」。陆会长最后强调。

 

「马政府执政后,却又亟欲“恢复平衡”,也造成若干本土传统藕断丝连,几将原先的文化活水断了根源,做法是对还是不对?恐怕难有个答案。对于民族固有文化与台湾本土文化之间,存在的传承与创新建设之间,纠缠不清的这么个老问题,本身历来就是一种文化混合、像化學作用混生顯影﹔一场角力竞合、又不似物理平衡現象,短时间内去取舍、尚难有解决方案,还需要加以学术论辩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