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传承与创新下难得的经验教训(上)*陆炳文
为了力挺马英九连任成功,大选投票日前12天的关键时刻,台湾文化艺术教育界由我出面,约集了领袖人物在台北大会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萧万长、吴伯雄、吴敦义、王金平等都有捧场题词到会,萧万长更是亲自到场致意并致词。
记得当天,萧万长面对着在场近200位文化人士说:「我是专程为炳文兄来的!」而现场挂出吴伯雄题写中堂的上款,写着「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使者
今天我站在这里讲这些,主要是想先说出发言的结论来:这种人文气息和氛围,正是台湾在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下的自然呈现,亦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在台湾推行下的成果展现,实足萃取其中若干成功经验,借鉴给大陆地区很多大开发地方,特别是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上,藉以收到攻错攻玉之效。
当然,台湾在过去这几十年以来,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确实有许多难能可贵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镜来参考采用,却也伴有难得的痛苦经验,必湏记取中间的失败教训,以避免历史重演而重蹈覆辙。依我累积30年从事党政公职直观经营的亲身体验,加上最近10年又投身两岸文化交流的直觉观察,综合所得出的经验有三:一、文化再造多元化的生命力强,二、文化传统科技化的竞争力大,三、文化创意产业化的持续力高;此外的教训则有二:一、非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二、非主流去中国化方面。现在分述如次──
三种经验是:第一、文化再造多元化的生命力强。有人说「中华民族像个民族大熔炉」,我却喜欢说「中华文化像个文化大染缸」;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能够传衍成长到现在的多元文化,其造就成因无他,全在于先包容共生、再融合共存、终能和谐共荣的,多次数多层次入缸印染,产生多姿多采之染色黏着效用。
众所皆知,文化乃泛指人类染指社会群体,试图存活的生活形式与态度,是人群为了求得生存适应,克服环境所创造出的产物。复据我深入探究发见,往往产物是在一念之间产出的,一个人态度的累块积苏,己经决定了生活的宽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决定了生命的长度,决定了文化的跨度,决定了文人的气度,决定了民主的风度,决定了民族团结的黏合度,决定了生命共同体的凝固度。
中国文化产生尤为古老,中华民族从文化立国、文化兴国、到文化强国,足足走了漫长的5000年。回想起草莱时期的人文初祖黄帝,始烹谷为粥,初教民做糜,首先共促和谐文化宏规,首创共建和谐社会雏型,逐步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同理想,领先了全人类其它各民族,人性关怀进程超前何止一大步?!我们母亲河黄河流域的文明源远流长,摔开了历史上其它各大文明,尼罗河两河印度河文明或消失或式微又何以至此?!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在台湾发光发热后,超越了全世界其它华人区,发扬光大到如此内聚强韧生命力?!
最新的答案最近出炉了,1月间文史工作者蒋勋出版新书《少年台湾》,书里文章从第一次岛内大选前的1999年开始创作,作者背起行囊走遍台澎金马,去发掘这些岛屿底层人物的人生小故事,重新发现感动人心的台湾生命力,以及支撑生命共同体的包容、融合、和谐文化的巨大影响力,竟然是来自非常混血的文化,居然在蒋勋之前没有人敢说出口,混血文化混而不杂、血清纯正,是中华文化过台后多元化的特质,也就是台湾散发强韧生命力的动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