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让现代人自然回归和谐之田园生活* 陆炳文
尊敬的将军们、朋友们、记者们:大家好!首先请容许我代表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以及粥会这个文化人士雅集,向主协办今天这场《新农村生态美食旅游论坛》启动仪式的所有单位致谢,因为有你们的发想和推动,才让我们现代人有机会找到农家乐,可望真正找回失去了很久的和谐之田园生活。
“田园诗人”陶渊明在1600年前,便写了《归去来兮辞》,倾诉着他向往田园归隐生活的心愿,他又二话不说,第二年就以实际行动辞官,退隐「园田居」而回归大自然,并且写下《归园田居》(五首),其中之一有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重读后确知,「复得返自然」正可以取得一种有如粥粥般的和谐。
然而陶渊明最著名的作品却是《桃花源记》,文中描述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和谐美好,没有动乱,自食其力的社群,知足常乐的人们,使得桃花源与乌托邦齐名,都代表了一个和谐的梦幻世界。我近年曾三番两次造访过湖南常德的桃源县,得以一睹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享受过那种既简单又自然的粥粥和谐生活。
依我看来,农家乐配合现代农业的发展,响应新农村建设运动,提倡生态美食文化主张,推进观光旅游新兴方向,想要追求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其实是很接近陶渊明的「园田居」式情境,也跟我们粥会87年苦心孤诣去寻求,或试图重新营造自由自在的生存环境,人文旨趣竟然完全不谋而合,这也是我今天乐于接受邀请到会学习,同时乐在其中为推广食粥努力了30年,最最主要的原因所在。
我经常对有志一同者说,人文初祖黄帝在5000年前,相传始烹谷为粥,初教民作糜以来,自草莱时期有了和谐社会雏型,一直到现在21世纪,民以食为天的中国,粥文化所强调包容与融合,实即和谐文化形成的前提,早就成了中华文化最基本的教材,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其它任何舍本逐末之举:背离了和谐文化,事实都不会成功;脱离了和谐社会,实际也不会持久。
因此,我对农家乐是抱有很大的期待,期望在长期倡导的过程中,或举办的活动里,要忘记老祖宗传衍下来的田园生活核心价值,依旧在于追寻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千万要提醒人民群众,不可误入末路穷途:因为生计而破坏了人与人间的和谐,因为美食而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旅游而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因为观光而破坏了人与生态的和谐。
尤其要紧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巳在十七大发表重要讲话时,公开宣示「和谐文化是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不久之后,国民党马英九主席也在赢得大选的庆祝晚会上提出,要「恢复以前的和谐,打造和谐的社会」。
这两位领导人的启示金言,值得大家在论坛多方探讨,如何依循进而努力去实践之?(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