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影记录过去,用写眞拷贝现在,用镜头聚焦未来
尊敬的摄影家、摄影团体负责人、记者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容许我代表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向主办此一海峡两岸《五代同堂》摄影展的所有单位致谢,因为有你们的专业表现,才让我们有今天的机会,欣赏到这么个高水平的展覧,能够用光影记录过去,用写眞拷贝现在,用镜头聚焦未来。
在这里,我也要向策展人——泉州华光学院董事长吴其萃致敬,由于他的发想策画和组织运作,才得以把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海峡两岸摄影艺术交流30年来,200多位知名摄影人,上下传承五代摄影精品,同堂首展于北京中华世纪坛;我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吴其萃,或许就没有《五代同堂》摄影展;如果没有当年邓小平同志登高一呼,如果没有中国成功的改革开放,一定就没有今天的吴其萃。
很多人都知道,一张福建惠安女的照片,让吴其萃成为摄影家;另一张泉州洛阳古桥的照片,让吴其萃开拓了他的摄影艺术教育事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吴其萃最初只以到100圆人民币,买了一台相机,开了一间小照相馆起家,能有今日成就,除了自己努力之外,直接拜改革开放之赐,间接受到小平同志恩赐。
众所周知,小平同志是留欧勤工俭学的积极份子;却鲜为人知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资助小平同志去欧洲里昂中法大学深造的世界社,乃1924成立的我国第一个文化人士雅集——上海粥会的先进社团,那时候名叫邓希贤的优秀留学生,还有党组周恩来同志,两位回国后几经奋斗,先后都成了新中国精英政治家,共产党和建政的领导人。
作为传接自上海的粥会全球性联谊组织负责人,我很荣幸地跟邓小平同志、周恩来同志攀附上这层遥不可及的关系;再者由于粥会名贤、摄影大师郎静山,近年出任过华光的首任校长,协助创校初期,力主和而谐之胜刚强,此即《粥粥和谐》之意,又将学校与粥会粥友拉在一起,携手合作共进,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前,就大胆先行先试,成功开展学术文化交流,今天的《五代同堂》摄影展,既为一次交流成果的展示,更系一次交流前景的展现。
最后要说的是,参观完这些名家摄影代表作,我有3点学习感想:第一、两岸同文同种,巳经用光影记录过去来见证;第二、两岸同根同源,正在用写眞拷贝当下来印证;第三、两岸同命同运,还得靠大家继续奋进,共同努力用镜头聚焦未来去佐证,去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是镜底乾坤大,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定是镜里春秋长。
(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