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记者庆正/台北报导】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长黄克武教授昨表示,辛亥革命是复杂的过程,也是既合作又角力的结果,可说是革命党与立宪派共造共和大业。他说,其中《民报》等报刊发挥思想动员居功最高,因此梁启超曾说:「中华民国之成立,乃以黑血革命代红血革命焉可也。」所谓「黑血革命」,正是思想动员所扮演的角色。
中央研究院「辛亥革命百年回顾」国际学术研讨会,昨天第一场次由汪荣祖教授主持,中研院近代所长黄克武、近代所兼任研究员陈三井、研究员黄自进等人发表论文,张朋园教授、李朝津教授讲评。
陈三井教授提出观察说,国父孙中山1904年冬与留欧比利时学生进行两场大辩论,在与朱和中论辩后,修正其革命方略,从会党转而侧重知识分子,进而联络新军;国父亦承认并支持这群青年精英的独特观点,而留欧知识社群对国父辛亥革命建国的主要贡献,还包括李石曾及张静江的赞助起义经费。(编按:李石曾及张静江均为粥会名贤,即先进团体世界社发起人,孙中山则系扶道人。)
黄自进教授分析说,日本人的辛亥革命观,一直有「趁火打劫」与「同舟共济」间的论争,由对康有为的先迎后拒,到最后的庇护,显示日本立场的摇摆反复。不过,革命党人后期多东渡日本,接受日本武官军训教育,革命党虽基于情感而争取日本支持,日本却反而伺机扩大在华权益,这一冲突互不见容,在辛亥革命时期已见端倪。(来源:旺报 2011/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