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炳文移孝对民族尽大孝的于右任(上)
与大陆媒体关系良好的本会理事长陆炳文,17日接受福建东南卫视驻点台北的记者许斯影专访,以下是访谈主要内容纪实──
东南卫视记者许斯影:陆理事长您好,谢谢你接受我们的访问,首先请教您一个问题,
台北市中华粥会理事长陆炳文:斯影“老棣”,我面对年轻朋友,习惯借用粥会名贤于右任的称呼,对年长者则尊为“仁兄”,这常见于他写字送人的上款上。感谢你的不嫌弃,找我谈谈于右老,在我的长期观察,终其一生最大的贡献之一,便是使中国古代御史制度现代化,依照革命先行者
许:其次,我们都知道
陆:30年代初期,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中文转为拉丁文化,与较易书写的简体字化等主张,于右任为了抗衡可能的时弊,才用后半生全心全意投入草书标准化的工作;1932年首先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初步完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印行后影响至深且巨。至今推动标准草书制度化,早巳跨越两个世纪,今年适逢标草刊行七十五周年,由于两岸隔海分治,造成文字书写上的“一国两制”,即使在台也无法完全统一,所以此一立意良善的运动,仍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个人总认为书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湏努力”,近年来努力工作之一,就是把视右老为师亦友的刘延涛、胡恒,所协助于门唯一台籍弟子李普同,在台北成立的“中国标准草书学会”,以与当年亲自督导刘延涛、胡公石早于上海创设草书社,后来几经胡公石迁往宁夏银川,再落户江苏南京的“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取得联系与连手合作。具体而微的成绩2:其1为前年在台湾艺术大学,我将这两个系出同门的“一会一社”,同为纪念于右任诞辰130周年,拉在一起合办《于右任法书暨海峡两岸名家书法邀请展》和《海峡两岸标准草书学术座谈会》;其2即下周开幕的《于右任法书纪念展》和《海峡两岸书法名家及青少年笔会雅集》,又是由我邀请这“一会一社”,来协办此一系列活动。我们无非希望透过这种方式的连结与整合,能够产生相加相乘之成效,既具共建书界和谐社会的时代意义,又别具共创书道协合传承的历史意义;在此也要呼吁两岸的新闻媒体,特别是像东南卫视这样优质的强势媒体,应配合扩大报导并强力放送,以收相辅相成的推波助澜效果。
许:第3个要提问的是关于您和粥会,您作为粥会的会长,可否介绍一下粥会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陆:这得从粥文化长史短说了。5000年前的草莱时期,人文初祖黄帝“始烹谷为粥”、“初教民做糜”,形成最早的和谐社会雏型。到了前清时代,盛行施赈的“粥厂”义举,于右任不到20岁,就当上老家陕西三原粥厂厂长。辛亥革命前4年,以于右任追随的革命先行孙中山为扶道人,革命伙伴吴稚晖、李石曾等发起成立了世界社,沿袭乐善好施的精神,嗣于上个世纪20年代,栽培孙科、蒋经国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另行资助周恩来、邓希贤(小平)到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留学,未几成了勤工俭学健将,这些小留学分从东西欧学成归国,后来俱为国共两党精英。回头再看1924年,吴稚晖、丁福保等始创粥会于上海,“中华民国13年1月13日史事记要”中条载:「自此成为文化人士雅集」,仍延续了世界社的流风余韵,以文会友,文以载道,以粥会友,粥以弘道,以友辅仁,友以行道,力行的正是仁义之道、和谐之道。中共“17大”胡锦涛总书记报告里提及31次的“和谐”,并强调「和谐文化是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不久后台湾大选,国民党主席在当选夜发表感言,呼应说要「恢复以前的和谐,打造和谐的社会」,以“和谐”为旨趣的粥会,在此千载一时的历史机遇中,正好具备了现实意义及条件,赶上潮流投入两岸文化交流的急先锋,我也在势头上成了排头兵,被大陆媒体封为“和谐文化使者”,而这一切实拜粥贤于右任所赐,当年在台管领骚坛,带动过粥会,才有以致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