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辛亥百年 两岸共同的记忆
七月十七日,“重走辛亥路”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抵达北京,来到宋庆龄故居。图为记者们观看故居中的宋庆龄生平事迹展览。
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在北京的国宴上,两个“冤家”狭路相逢。末代皇帝溥仪向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敬酒:“我这个皇帝是被‘熊一枪’打垮的,要感谢‘熊一枪’。”熊秉坤回答:“过去冤家路窄,现在冤家路宽,你我殊途同归,都成了新人,我把酒喝光!”
7月14日,在武汉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旧址,熊秉坤之子——85岁的熊辉给来自海峡两岸的40余位记者讲述了他亲历的往事。10日到18日,两岸记者“重走辛亥路”采访团从广州出发,走中山、到武汉、赴南京、转北京,沿路追寻先贤的脚步。
“孙中山的革命为什么不走群众路线?为什么孙中山组建了这么多政党?”“武汉首义孙中山人在美国,为什么称他是辛亥革命领导者?”随着两岸记者的问题一一得到解答,历史动人的细节渐次浮现。
武汉首义公园内,士兵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塑像高高耸立。“那雕像是我父亲,又不是我父亲。”熊辉对记者说。严格意义的“第一枪”,其实是一位无名士兵所发,只是熊秉坤在起义的组织、发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被孙中山称为“熊一枪”,“我父亲只是武昌首义的代表人物,丰功伟绩属于所有参加革命的志士,更属于所有发动、支持辛亥革命的人。”
采访中,一些不为人知的史实首次被发掘。在南京的临时总统府旧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马振犊展示了新近发现的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公文档案。档案显示,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印度尼西亚华侨打出新的国旗来庆祝,却被荷兰殖民当局镇压,打伤不少华侨,临时政府立即提出抗议和声援。
重走辛亥路,亲眼看到黄花岗的碧血黄花,中山陵的巍峨肃穆,亲耳聆听烈士后人诉说先辈的故事,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
南京孙中山纪念馆的展柜里,陈列着孙中山的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百年已杳,但先驱者生死以之的爱国情怀,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仍在感动后人,这种精神穿越了时空,成为这个社会的宝贵财富。(来源: 人民网2011年07月19日 )
编按:今年6月28日,本会会长陆炳文于重温辛亥情、重走辛亥路途经武汉首义之地时,曾与开首义第一枪的熊秉坤之子熊辉,在一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中对话,谈到50年前乃父喝酒干杯这一幕,逊清末代皇帝溥仪跟辛亥革命首功对饮,做为武昌起义志士后裔作何感想时,熊、陆二人也二话不说,先痛痛快快干了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