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社谈到台北粥会倡复人狄膺 * 陆炳文
百年前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同盟会在江苏的骨干盟员陈去病、柳亚子和高旭等,矢志推翻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开始追随国父孙中山的革命行动,以振兴中华为宗旨,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革命文化团体-南社,开启了其与我国第一个不谈政治的文化人士雅集-我粥会间竞合之大时代。
南社成立后,成员中涌现的风云人物众多,如革命先贤陈其美、黄兴、柳亚子、陈去病、宋教仁、廖仲恺、何香凝等;政法界的如沈钧儒、戴季陶、邵元冲;文学艺术界的高旭、黄宾虹、沈尹默、刘半农、鲁迅、茅盾;宗教界的苏曼殊(玄瑛)、李叔同(弘一)等;新闻出版界的于右任、陆丹林、成舍我;还有颇具争议性的汪精卫(兆铭)。南社人向以江、浙籍占多数,其次为广东、湖南。
1936 年,政治敏锐的柳亚子发现,黄金十年的中国政经社会,可说是文经武纬,全都在崇尚雅集的南社势力笼罩之下。确实有一段时期,南京行政院长汪兆铭,代理立法院长邵元冲,司法院长居觉生、考试院长戴季陶,监察院长于右任,中央党部秘书长叶楚伧,竟然由南社的人给包办了,不仅在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内位居要津,他如报界、学界、文坛等领域的翘楚就更不用说。
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柳亚子作为国民党内左派元老,坚决靠到共产党一边,毛泽东将自已的《沁园春·雪》寄给柳, 可见两人政治立场与私谊不是一般。1949年为纪念南社成立40周年,在北京举办了“ 南社雅集 ”,周恩来、叶剑英皆参加会议并发表讲话,此亦为南社最大最后的活动。
随着国民党政府渡台的党政要员,仍不乏脚跨南社、粥会的中坚份子,如于右任,成平(舍我),狄膺(君武),居正(觉生),张昭汉(默君),叶楚伧、庄尚严(庄严),叶叶(楚伧),鲁荡平等。早先因台海局势紧张,严禁人民集会结社,这些文人雅士直至狄膺倡复粥会,才重开风气,以文会友,并以粥会友。
由于倡复人狄膺动念于宁园楼梯间,所以被昵称“楼梯响了粥会”,时为1958年7月29日,为纪念这个日子,自我接长台北粥集文会后,明订每年是日必有约集;今逢辛亥革命一百年、以建民国一百年双庆,我特地到西宁北路6巷6号宁园重走一回,这里实为铁路局旧招待所,早就人去楼拆矣,如今只能凭吊狄膺故居原址一番,也好在12天后的第621次雅集上细说原委一番。
如果有粥友网友要追问,南社和粥会有何不同?我不妨提前给个答案,至少在3个方面显而易见:1、粥会成员书画家多于诗人作家;2、交谊时从不过问政治却关心国事;3、前清光绪丁未1907年,粥会先进社团世界社出现于北京,到1924年在上海转型以来,唯一明载国史的文人雅集,迄今未曾中断过组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