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善待澳门国父纪念馆对两岸同具指标性意涵

善待澳门国父纪念馆对两岸同具指标性意涵

更新时间:2011-07-03 来源: 发布:管理人 浏览:

 

(粥会新闻中心讯)两岸侨联纪念辛亥一百年系列活动之一的「辛亥百年足迹行

」,寻访孙中山先生在澳门的足迹,第一个访点是鏡湖医院,此地是当年革命募款的重点单位,代表团在此地国父铜像前行礼、献花、凭吊、追念。

 

第二个访点则为文第士街的澳门国父纪念馆,原是国父革命成功后1918年在原地名望厦龙田村斥资建了一座小洋房,准备用作在澳的居停。一座建筑物始由孙中山胞兄孙眉斥资兴建,原充中山先生与其家人之寓所。于1930年,曾因遭附近的澳门总督官邸火药库爆炸所波及,后来经孙科先生、时任广东省民政厅长,在澳门政府赔款外,加上银元九万元,于1932年将故居改建成现状。

 

重建成现在样貌。现时的3层高楼房是一座伊斯兰教摩尔式建筑。直至1932年,孙中山之子、粥会名贤孙科(哲生和孙夫人卢慕贞在此居住。及至卢慕贞在19529月逝世后,于1958年易名为国父纪念馆,门前匾额由国民党元老、辛亥元勋、粥贤于右任题字。

 

   

纪念馆内部的装修都保留着原貌,陈设也都是孙先生在广州任大元帅时所用的文物家具,及在澳门行医时所用的物品,里面还珍藏国父的真迹和生前珍贵的照片;馆侧是他生前喜欢走动的小型花园,目前矗立一尊国父的全身铜像、及亲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是入馆参观仰慕者最爱拍照的场景。立像乃孙中山之日籍友人梅屋所献的纪念品,铜像由日本雕塑家牧田祥哉所设计。

 

195941国父故居改为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供中外人士参观瞻仰,该馆铁门两边原本镶有中国国民党党徽,引人注目。「一二·三」事件发生后,当时的澳门市行政局在196712发出公告,禁止在澳悬挂和显示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旗帜、徽章和标志。次日,澳门政府派员到馆拆除铁门,并以专门订造的、没有党徽图样的铁门取代。不过,馆内孙中山半身像两旁仍然展示中华民国国旗,成为全澳僅見可公开展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的地方。

 

纪念馆上一次大维修是八、九年前的事。当时管理人、驻澳门台北经济文化中心主任陈崇弘动用台陆委会预算,耗費二百万澳元来修葺,希望修新如旧的国父在澳故居,可以成为本澳著名旅游景点,能续为推动台澳文化交流发挥更大作用。澳门回归后,善待澳门国父纪念馆,对大陆,对台湾同具指标性意涵。

   

 

623下午,此次寻访足迹台代表团中唯一从台北官场退而不休的本会会长陆炳文,一马当先入馆,直奔2楼原孙科起居室,发现墙上仍高高挂着一张旧粥照,才松了一口气,对着同行的北京文史工作者杨博文说:这照片大有来头,是我会珍藏品,翻拍送给澳门粥会陈崇弘会长的,端看图说便知「民国五十五年五月廿八日台北粥会碧亭约集 哲生先生伉俪赏临取影 (沈)映冬记」,另行为国父哲嗣1973年亲笔「七年前(指1966)留影 孙科 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