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0個日子前的一篇文章得獎 註定一個人每日必作一文
21000個日子前的一篇文章得獎 註定一個人每日必作一文
而在1962年這時候,陸炳文關於孔孟學說,有一篇文章得到首獎,註定這個人大半輩子,換言之,21000個日子以來,每天自我要求,功課必作一文,數十年如一日,未曾中斷寫作!但又自況,並非作家多產,而是只孕不育,亦即只寫不鬻。此話怎講,且說從頭。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世壽72個春秋,今歲適逢2570周年誕辰;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魯(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粥會名賢孔德成(1920年~2008年),身為孔子第77代嫡長孫、最後一代衍聖公、第一代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他居於重要的地位不可言喻,並不因為離開我們12年而稍減。
今(2020)年適逢粥賢100周年誕辰,正是重新檢視孔德成,於中華文化的象徵意義、與精神文明具體形象,尤在海峽兩岸三地正處劍抜弩張,乃至世界陷入錯亂的關鍵性時刻,大有力倡重振孔學、再興仁民愛物儒教、正視孔孟學說、找回《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之必要。歷史就是這麼地吊詭,讓人有時空倒置之感。過去中國大陸上,出現了「文化大革命」,要破除四舊、要打倒孔家店;晚近卻悄悄從臺灣,引進了行之有年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期使全大陸中學生,也能傳承固有文化。
以往在寶島臺灣,《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久為高中生必讀,如今竟倒行逆施,去掉「中國化」之後,改授社會科學、與東西洋哲學,一併除掉承載著、華夏文明的傳統價值觀;當前時異境遷之下,反而自陷窮途末路!或許算是幸運,炳公那個年代,高中熟讀《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大學更加強記《四書》名言金句後,下筆如有神助,出口亦能成章。感恩中華民國孔孟學會,適時於1960年成立,迄今有一甲子歷史,爲非營利之社會團體,以闡揚傳統孔孟學説,恢弘倫理道德爲宗旨。
該學會創會者、並為首任理事長陳大齊(國立政治大學校長,粥會名賢),現任者吳清基(曾為教育部長,與陸總長同時間,在行政院任組長,分別掌理第6、與7組業務),每年定期辦理大專、高中、國中學生、與小學教師孔孟學說論文競賽,及小學六年級學生繕寫四書文句比賽。第一屆孔孟學說論文競賽,陸炳文就讀臺灣省立師大,便在大一教授《四書》、楊宗珍(著名女作家,筆名孟瑤)老師推薦下,參加了此一論文寫作比賽,獲得了大專學生組第一名,接受了陳大齊理事長頒獎,受獎地點「獻堂館」,實即該學會之會址,後來發現正是當年,臺北粥會首集地點。
自此,陸炳文得到殊榮後,不但很快以在校生身分,受命接手主編兩份校刊:《革新雜誌》、《校運快報》和《師大校友月刊》,另在工業教育系創刊《印刷學誌》和《印刷教育通訊》,而且投稿校外期刊,《團務通訊》和《印刷學報》。
嗣後,上成功嶺受預備軍官訓練,再登復興崗完成分科教育,考進展抱山莊調查局,隸屬司法行政部等不同階段,也都囊括所有寫作競賽首獎,從此奠定良好紮實文字基礎之外,更加充滿信心做好首長文字秘書,同時被迫養成習慣起碼日作一文,天註定迄今已超過21000個日子。
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工作之餘筆耕不輟,各大報章雜誌垂愛,幸得青睞約稿不斷,諸如:中央日報中央副刊、臺灣新生報新生副刊、臺灣日報、工商時報、經濟日報、國語日報、正氣中華報、青年日報、吾愛吾家、勝利之光、國魂、固安、調查員月刊、情報雜誌、財訊月刊、廣播月刊、今日週刊、中華工程月刊、中華粥刊半月刊等。此外,還要撰寫不少稿件,包括廣播、電視腳本,長官講稿等,以及2000年之後,粥文叢刊近100種,內容多半编者補白,有的先後結集出冊,成暢銷書或長銷書,稿費收入相當可觀,有的則塵封記憶中。
尤其是從2009年起,開辦全球粥會官網,不再出版紙本以來,文章仍多卻不出賣,並非多產作家之流,而是只孕不育換錢,只寫不鬻收入銳滅,無形收穫反而大增,交到許多文友筆友,長此以往何樂不為!值此孔子2570周年誕辰、孔德成100歲冥誕、孔孟學會成立60周年,三孔整年併存同慶之際,反思昔有老二哲學況味,我自始不知第二名滋味,否則就沒有今日令譽在,無以紀念回報孔老夫子,為文者謹用本篇以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