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許世英匾寫耳部眼字悟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有可能為虛
從許世英匾寫耳部眼字悟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有可能為虛
[粥會新聞中心5月31日臺北訊]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金門縣榮譽縣民陸炳文博士,今(31)日坦承,我去過金浯逾80次,65年間做過地毯式田野調查,自以為夠資格稱金門通,尚係世上僅存粥史權威,結果竟連粥賢許世英、〈金門縣民應該要知道的一個人〉,沒有他可能就沒有金門縣!這麼重要的民國人物,過去有這一段大事記,都毫無所悉而不自知。感恩作者陳益源博士,前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現任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才把日前發表在《金門日报》上鴻文轉來拜讀。
陸炳文至此始克知悉,金門人不但要知道此人,而且更應該感謝這位許世英,擔任過福建巡按使的安徽人,民國3年5月至5年4月,擔任福建民政長(後來改稱巡按使),兩載間,特在民國3年6月,大力支持金門設縣;一年後,還親自到金門縣實地視察,相關記錄見於許氏日記《閩海巡記》之中,「允紳商之請,諮部呈准增設縣治」,金門才可能在1915(民國4)年,正式獨立設縣,以保地方治安,進而長治久安!
按說許世英(1873~1964,字靜仁),民國53年病逝臺北。曾任北洋政府時期的司法總長、內務總長、交通總長、國務總理,以及後來的駐日大使、總統府資政等要職,是位政壇傳奇人物;1949年杪,經香港渡海來台,為那個年頭為官最早、官職最高者,故過生日時,老蔣總統中正先生,會贈大壽字中堂祝嘏,小蔣經國先生也會到府道賀。
粥翁一直比較關心的則是,許氏與其他粥賢互動情形,及他在各地遺跡中留痕。在回覆陳益源教授萊茵LINE中,有言靜仁公,亦粥會名賢,我處尚庋藏有一件墨寶,來自粥友楊姓女史,她存藏許世英書作,百餘件諒為最大宗!他與于右任、郎靜山等,平素交往密切,且與馬紹文、謝宗安、高拜石、陳其銓等,合組八儔書會,酬作雅集,文人雅集引為美譚。
古人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會流傳軼趣:身不在高,有權則貴;貌不在美,有才則華。前者即暗指許氏,身高140公分左右,只到許夫人沈艶青胸口,雖個子又小又矮,官大權重而位高,無損於助人好德行!後者其貌不揚,另有其人亦即、前國史館館長羅家倫,同為才華洋溢天下知,北大成名故事永流傳!
對歷史名人興趣頗大陸炳文,頃又收到陳益源兄一新資訊:許世英民國4年,留贈金門的匾共4塊:珠浦許氏家廟(「明德惟馨」)丶浯江書院朱子祠(「海濱鄒魯」)丶傅錫琪紀念館(「一鄉之望」。陸註:一匾別來無恙,2002年12月,粥會在傅館推出〈追懷吳稚暉紀念美展〉,18年前展覽橫幅仍在,也是傳奇)丶小西門吳錦章中書第(「望重梓桑」)。我一一去看過,也都很有意思。
粥翁感佩之餘,也將粥賢安徽老家博物館裡,世榮之家展廳許世英手書「眼觀五世」匾轉送,請與老友陳院長分享圖擋;承告:聽說那個眼字,還特意寫成「耳艮」。陸炳文亦作猜想,是否就寓意耳眼並用,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有可能為虛!唯有並用才能耳聰目明,才不會被人事物所矇蔽!105載前許氏非去金門,探求地方民情民瘼民隠,正是基於不要不明實虛,始能做出設縣正確裁定!
修美圖不如舊照片有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例。下面就發生在多位粥賢:許世英到台灣來80幾歲,一條腿鋸斷坐在輪椅上,但憑記憶寫這一生回憶錄,胡適看了他的憶迹以後,寫封信說有很明顯記錯處,譬如說自己當司法總長,審過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子,可是經查當時外放歐洲,怎麼可能親審此一公案呢?所以完全記錯了。為什麼還會記錯?
楊乃武和小白菜,乃轟動一時大案,許世英又正好,管司法的大官,會把這種故事,跟用自己記性,自然連結起來,事實根本無關。這也不是他故意說謊,而係記憶力發生混淆。胡適這樣子寫信勸許世英,當自己老了也有同樣問題。如今的陸炳文不瞞大家說:「我足歲77實際上已隱見,記憶力逐漸在衰退的真情,因此覺悟到常言講的真對:單靠自身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真話,同為用電腦修美圖,絕不如舊照片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