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疫苗之父”公開科學論述224周年紀念同日感恩“世衛之父”

“疫苗之父”公開科學論述224周年紀念同日感恩“世衛之父”

更新时间:2020-05-14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疫苗之父”公開科學論述224周年紀念同日感恩“世衛之父”


[粥會新聞中心5月14日臺北訊]今天,全球中華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說:224載之前1796年的今日5月14號,被稱為“疫苗之父”的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1749~1823年),首次給一名8歲健康男孩,在皮膚上劃兩道小傷口,等於接種了牛痘提取液,而得以成功地對抗天花;雖說詹納不是、第一個嘗試接種牛痘,用以預防天花的人,但確為首人基於實驗,作出了公開、科學的論述。

陸炳文進一步指出:詹納平生以研究、及推廣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聞名於世,為後人的研究,打開一條通道,才促使巴斯德、科赫等人,針對其他疾病,尋求治療、和免疫的方法,他們發明的免疫法子,攜手合作幫助人類,在將近2個世紀之後,終於徹底消滅宿敵天花,共同完成一件大功德,仰仗的是大團結與互助,而非隱慝猜忌相互甩鍋。


從而由此想到,目前防疫困境;也由這一位“疫苗之父”,聯想起那位“世衛之父”。今日粥翁所想到,那一位“世衛之父”,並非歐美先進國家的外國人,卻係中華民國前著名外交官,當年代表我國參與聯合國籌備會議,又為國家代表3位之一、在《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上簽字,沖上了全球防疫第一線位置。你我同為海峽兩岸中國人,能不肅然起敬就不成同胞?若是中國人不瞭解中國人,也就不佩稱中華民族菁英!

陸炳文語帶保留,話說彼此間始末:前有詹納氏,流行牛痘接種實驗的成功,推動了全球性天花預防,普及接種下完全根治!先被世人稱作“疫苗之父”。同樣的情形,後來施思明,公共醫療衛生經歷的成就,有緣參加三藩市會議之、中國代表團宋子文團長秘書的特殊身分,在會中克服程序上的困難,技巧地在原定的議程之外,提出創立WHO的初步構想,可是先說服自己老闆的全力支持,再遊說爭取與會的各國代表的認同自己立場,始克身兼技術籌備委員會、起草委員會雙重首席委員地位,順利推動了首個國際性免疫、及醫療衛生組織完美建立!亦被後世尊為“世衛之父”。


施思明博士(谱名施耿元,1908~1998年),上個世紀出知名的傑出外交官、施肇基博士的長子,乃父曾任我國治疫大臣籌備萬國治疫會議、中華民國駐英國大使、駐美大使,外交部長、常駐聯合國代表;虎父無犬子,連心又同科,不但同樣專攻公衛醫學,尚且同諳涉外國際事務,二代人的完美接棒,接力完成歷史宿願,因而同在中華民國外交史、公共醫療衛生史冊上留名。

施思明在父親駐節英倫期間,畢業於溫徹斯特公學、劍橋大學基督學院;1934年返國前,曾在英國聖·托馬斯醫院實習,該醫院座落於倫敦貧窮地區,主要服務於勞苦人民群眾。這一段難為難得實習經歷,使小施博士被激勵下立定志向,要在醫療公衛領域上貢獻所學。有志者事竟成,施思明就這樣,率先發起繼而創立了、目前最牛的WHO,並為之正式命名世界衛生組織,反對其他人想用國際為名之議,更親自撰寫樹立機構精神標竿!


陸炳文不是史學家,亦非史政人員出身,但因粥會名列國史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又獨擁全套〈中外雜誌〉之《民國人物小傳》,再加上讀過〈傳記文學〉叢書之《施肇基早年回憶錄》、和《施植之先生早年回憶錄》(施肇基自述,胡適之作序),以及《施思明回憶錄(1945~1948)之1:世界衛生組織緣起》(上),多方考據比對史實之後,才作出下述權威性證詞:

「1941年10月間,施思明初到美國,和宋子文同處一個辦公室,為了中國的抗戰事業、和歐美等國政要進行外交斡旋。迨1948年開始,長達20個春秋,施思明受命岀任聯合國經濟社會理要事會、附屬機構的醫學總監,由於擔負此一職位任務艱鉅,掌理聯合國紐約總部約3000名、固定職員的醫療衛生工作,還要執行無數海外任務前的免疫、及醫療衛生準備工作,事關遍佈各地、萬計員工和眷屬的健康,就必須心無旁鶩地,堅守崗位重要工作,直到1968年才榮退致仕,這令他無法兼顧並出長WHO,擦肩而過曾讓小施略有遺憾。


施思明尤在退休3載之後,驚聞臺灣被迫退出聯合國,更叫他倍感無助,而悵然若有所失。回首如夢至如今,夢境卻依然清晰:識者多如此以為,全由國民政府外交官,所一手創建的世衛組織,違背了當初成立機構時的精神,竟把實質繼承中華民國的台灣,屏除在WHO及WHA大門之外,其實是沒有道理與天理的,倘使“世衛之父”地下有知,也會不高興而大感失望!

今粥翁平心靜氣,環顧世局時事後,直覺觀察到,形勢比人強。與其咀咒黑暗,不如點亮燭光;與其怪東怪西,不如先怪自己;“疫苗之父”公開科學論述後、224周年紀念日前夕,感恩詹納及“世衛之父” 施思明同時,心存善念祈請大家放下對立,替世衛總幹事平反冤假錯案。臺灣新黨榮譽主席郁慕明,日前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質疑要做棄子還是炮灰?表示經過一場疫情,民進黨當局“仇中”、“謀獨”更已原形畢露,觸發大陸“武統”聲浪高漲,兩岸擦槍走火,隨時可能引爆。


郁慕明文中甚至表明:「我已做好被動接受“武統”的心理準備,你們呢?」也有部分反獨促統人士,明明白白主持正義主張:請替世衛總幹事拉平反,由於島內似乎有人誤會了,某人的確搪塞疫情而失德,或許真是一樁冤假錯案!國人同胞是否應該,不要用顯微鏡看事情,更不要用放大鏡檢視人,而還給他一個公道!同時還原事實真相。常言,正義總是遲到,公道自在人心,真相則在細節裡。

暫且來看看,頃發自瑞士洛桑的、世衛組織WHO公報,譚德塞博士自己是怎麼說?2020年4月15日,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媒體通報會上,奈及利亞籍總幹事講話後,還特地用5種不同文字、同為聯合國機構官方語文,原來就應有的中文,正式公佈全文中,起頭寒喧問候語,很周到是:「依各位所在的時區,大家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


譚德塞緊接著的首段,便開宗明義反思指出:「1945年,當世界各國彙聚一堂,準備成立聯合國時,各國最初討論的一件事,就是建立一個負責保護和促進、全世界人民健康的組織。各國在《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中表達了如下願望:“享受最高而能獲致之健康標準,為人人基本權利之一。不因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或社會情境各異,而分軒輊”」。

講過這種話之後,又是段長篇大論,始自一句:「我們今天仍秉持這一信念」。可是,事實竟然必要回歸到,WHO成立之初宗旨在,地無分東西南北、國家抑或是地區,人無分男女老少、貴賤富貧和信仰,都應該一視同仁,全沒有差別待遇,“享受最高而能獲致之健康標準,為人人基本權利之一”。譚德塞坦白直言,「仍秉持這一信念」,大大出人意料!粥翁樂於與人為善,呼籲國人同胞理解。


臺灣統派大佬、郁慕明所表白:「我們一直疾呼“和統”才能“保台”,“抗中”只會毀台,但很多人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美國近來看似高調“力挺臺灣”,但不是為了什麼“民主價值”,也不是為了臺灣對美國,有多少戰略價值,而是純粹給中國的崛起,出難題、使絆子」。

陸炳文最後強調:我們共同面臨的敵人,為病毒而非任何政體;我們共同關注的實體,為社會而非任何個人;我們共同針對的公共衛生首要醫療課題,為全民健康保險而非專門收治精神病患。正如對於構思賦予健康定義的施思明,與後來成為世衛首任總幹事的、加拿大精神病理學家奇澤姆(Brock Chisholm,1896~1971年)而言,求取人類和諧共存的社會改善,才是消除流行疾病的根本方法。


為避免轉述原義文字失真,特在末了轉載相關文獻曰:施思明在三藩市會議、即旧金山大會上提出,把新的組織起名為「世界衛生組織」,而非「國際衛生組織」,以表達新組織的全球性,以及推揚世界主義:不單是一線強國,所有發展中國家,以至殖民地政府,都攜手參與全球衛生體系。


再者,「世界衛生組織憲章」(WHO Constitution)前言第一句,有關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正是出於施思明博士的手筆,而這句精義十足影響了往後,70年無數醫護工作者使命感,勢必還要共促改變今日世態,導正世衛高層精神偏差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