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史上拍攝粥師吳稚暉傳3部 粥翁製作2攝製1年鉅献
粥史上拍攝粥師吳稚暉傳3部 粥翁製作2攝製1年鉅献
[粥會新聞中心12月30日臺北訊]「原本對孫中山頗有成見,但經世界社三巨頭之一鈕永建等介紹下,才改變看法的吳稚暉,後來一生追隨革命,卻始終不願當官,且與三代國民黨領導人,都有深厚的交情,特別在艱難時期,蔣經國多次稱恩師是“生平最欽佩的人”,甚至有史學家喻為“國師”;我開始則比較務實、持平地叫吳稚老“粥師”,全名“粥會精神導師”」。世界社中華同志會總召集人、全球中華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今天12月30號對記者說。
針對1911年12月29日,直至1912年1月4日,前後1星期內,中國近現代史上,究竟發生什麼大事?那就非要相提並論、孫中山與吳稚暉二人,那更需要從3部<吳稚暉傳>中去瞭解,其中1部為16釐米電影紀錄片,乃臺北粥會首任總幹事沈映冬,早歲拍攝的<山高水長>,1978年3月15號,在臺北粥集首映。
此外粥會主其事2部,同樣進化成電視紀錄片,一片名<山高水長:吳稚暉>續集(臺灣公共電視版)、和完結篇(香港鳳凰衛視版),均屬粥翁陸炳文製作,並在同1年内攝製而先後殺青,鉅獻於2005年3月25日、吳稚老141歲誕辰紀念會上公映。現在想要完整觀看這3部<吳稚暉傳>,就非得請粥友親們,移駕到福建泉州台商投資區內、泉州華光粥會代管的、全球粥會總會所“承運閣”,只是目前缺乏監督,我們總會還不知道,迄今保管情形如何?尚可全取岀放映否?
好在陸炳文早有“三明”,亦即:1、先見之明,僅有全1套3部,移贈國史館<吳稚暉專檔>典藏;2、知人之明,當中2部電視紀錄片,已移交臺北市中華粥會收藏;3、自知之明,剩下另2部電視片,仍然暫由粥翁留在身邊,歸粥文化資產存藏中心庋藏,包括陸炳文出資印行之、<山高水長:吳稚暉紀錄片鏡頭裡外集珍>,菊8開紙本,共152頁,2005年4月19日,岀版1000本,納入[粥文叢刊052],旨在紀念粥會成立80周年。
粥翁綜合上開圖文資料,今(30)日津津樂道:話說粥會前身世界社扶道人孫中山,民前一年的歲次辛亥、1911年12月29號第一時間,就欣聞由已光復或稱獨立各省代表,組成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在南京以幾乎是全票,擁戴並推選他,擔任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人剛從海外回到上海,並未顯出絲毫高興,反而多半憂心國事。我們都知道民國,1912年元月1日元旦,孫在南京總統府禮堂,宣誓就任新職,大總統就職大典時間,却是當天夜裡10點後。
從孫中山與吳稚暉對話中,後來才曉得滯留上海,推遲履新的原因在於,令他焦頭爛額的一項重大計劃,而不得不延後10幾小時辦理。孫在當上大總統前,長期領導國民革命,歷經9次起義失敗,被清廷通緝而流亡海外,直到辛亥一役成功,是年12月25日,結束16年的流亡生涯,才趕回來,先到上海。中國民主革命軍事,當然需要籌錢,世界社過去在法國巴黎,開工廠做豆腐,賣錢來充軍餉,此後的新政府,更有缺錢危機,還是要找世界社發起人、危機處理專家吳稚暉幫個忙,同時拜託出任內閣教育總長。
當時組織政府、籌辦慶典活動,解除燃眉之急,粗估資金缺口,起碼需要500萬元。孫中山所以輾轉繞道回國,本想爭取西方列強的金援,但一時之間觀望者眾,而一無所獲;上海雖為中國金融中心,亦不得要領,以至於在回答記者追問,「從國外帶回多少資金」時?只好用句「帶回革命精神」,搪塞回應。這時一籌莫展的孫中山,走投無路,便開口向在滬上的同志,包括同盟會吳稚暉求援,參謀一下,該如何度過此一難關?
無奈外在情勢,依舊險惡,並不如想像中樂觀,既然你吳稚老,出面也愛莫能助,總不能束手無策,經濟條件十分緊張,許多款項都沒著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直到12月31日,財政方面大問題,迫不及待想解決,便有意改向日籍友人借款,請了宮崎滔天、和山田純三郎過去,孫正在上海行館,試穿土黃色總統服,送來的裁縫後腳才走,兩名友人前腳也邁開,表示全無進展,最終告吹,耽誤行程,實在迫不得已。由此可見,當時孫中山經濟上困難之極,也正是因為要解決財政困境,才遲遲沒有從上海動身,直到1月1月就職當天才趕往南京,就職典禮只好在深夜舉行。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財政危機持續存在,以至於北伐難以實施,政府官員發不了薪餉。當局施政總是缺錢,臨時政府舉步為艱!陸炳文引經據典講到這裡,對於孫中山何以得知當選了,還非等3天後的就仼臨時大總統當天,才從上海坐火車到南京,而盛大的隆重就職典禮,為什麼要排在晚上舉行?此一懸疑處,算是釋惑了,可是1至3號,那頭3個晚上,孫和誰同房住在西花廳二樓起居室,有沒有同床胝足而眠,甚至發生了史稱“帝腹”2.0事件?房間內又為了誰,凖備一隻小便噐(夜壺)?尚待下面進一步分解。
<吳稚暉紀錄片鏡頭裡外集珍>第15頁,<山高水長:吳稚暉>旁白脚本23分鏡,台北粥会第5任會長、吳稚暉友人丁慰慈受訪時称:「總統就職有一個蜚言流傳,就是國父跟他(指吳)//兩個人共同洗澡,後洗澡下來,他說這樣寫,國父要那樣寫,就起爭執,隻手一推,國父被推坐在床上,兩個人同坐床上//沒有沙發嘛,國父就說:好---聽你的話」。同頁24分鏡,吳稚暉故居整建會執行長、臺北粥友周振華補充:「吳稚暉跟著孫中山到南京,就在這個總統府,跟孫中山同一個房間住了3、4天,又要他做教育總長,他不要做」。
粥翁在頁25的<山高水長:吳稚暉>註腳(23)更証實:「大總統府內的這間起居室,可以一睹傳言中,孫中山與吳稚暉胝足而眠的、那張床和那口痰盂。臺北粥會第2任會長李石曾,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帶著友人參觀南京總統府時,刻意走進起居室二樓臥房,語人曰:“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開府之初,1912年1月2日,中山先生邀吳稚暉留宿府內,共處一室正是此床,木製雙人床下,還放著一隻銅質痰盂”」。
同一註釋陸炳文進而解析:「80年(2005年時推算)過去了,就為了這張床和這口痰盂,去了一趟總統府,登上二樓起居室,果然見著該見的東西,攝影並錄影,好存檔備用,目睹斯情斯景,回想當年兩位偉人:孫中山和吳稚暉,究竟是胝足而眠?抑且為促膝長談?還是爭執推倒坐床?床旁放置痰盂?或者相傳夜壺?如今這已不關緊要,我們最重要的是,如何學習他倆的精神與情誼,俾對海峽兩岸的交流與和平,產生了一些推動作用」。
至此只剩下一個問題、換言之“帝腹”2.0未解。<吳稚暉紀錄片鏡頭裡外集珍>第28頁,臺北粥會首任總幹事沈映冬,作<開場白>一開頭,就明白點岀:「吳稚老生前閑談,有一句話:“嚴光,真了不起”。由於吳稚暉一生,公認是高風亮節,巍然為開國人豪,老人家可以說,就是嚴光的替身,並非阿諛之詞。試想: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吳稚老才當得起:也真正“了不起”」。
東漢“了不起”的高士嚴光,一字子陵,與光武帝劉秀同學,亦為至交好友。劉秀即位後,多次邀往宮中,幾宿同床共眠,嚴光某回熟睡,身不由己,寢不安席,還把腳抬放在、漢光武帝腹上,完全不自知,也未被撥開,從此世有“帝腹”之稱;劉秀亟欲延聘嚴,但子陵無意仕途,退而求隱姓埋名。膽大敢“帝腹”之嚴光,卻不貪慕富貴榮華,不圖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後世的稱譽,常留好名聲於人世間。
范仲淹撰《嚴先生祠堂記》,有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讚語,使嚴子陵得以享受到、高風亮節而聞名天下。近世岀現“帝腹”2.0版,發生在惺惺惜惺惺的、吳稚暉與國父身上,事隔嚴光與漢光武、惺惺相惜將近1950載;此後至今又已超過一個多世纪,什麼時候史上可以第3次重現、那“了不起”的高名“帝腹”場景?讓世人再見“光武中興”漢室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