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粥翁首度公開周恩來與于右任通關密語為愛蓮人周敦頤

粥翁首度公開周恩來與于右任通關密語為愛蓮人周敦頤

更新时间:2019-09-05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粥翁首度公開周恩來與于右任通關密語為愛蓮人周敦頤


[粥會新聞中心9月5日臺北訊]今天9月5号,全球粥会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預告了明日在愛音斯坦FM,《民國人物在台歲月》節目,播講第三單元、也就是<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第3集時將首度公開,周恩來與于右任通關密語為愛蓮人周敦頤。但是粥翁会先賣個關子,从粥會名賢、當代草聖于右任,他真的是被人裹脅入台的嗎?這個70年以來,最大之懸案談起。

所以,必須確認一下兩個細節:第一、怎麼樣才叫做裹脅?第二、于右老怎麼入台的?臺灣過去有個狂人,就是駡遍所有人的李敖,他生前曾大放厥辭,說是1949年蔣介石,裹脅60萬軍人到台灣!在那內戰的動亂年代、推波助瀾大潮流之中,有的中流砥柱,也有隨波逐流,有的留了下來,也有的跟著走。若說求活命逃難,應為接近真實!個別案例除外;如果統稱被裹脅,排除個人因素,就似嫌武斷些!

再講,怎麼樣才叫做裹脅?有如借助力量、權勢、暴行或恐嚇等技倆,約束、控制或支配,而動搖個人的意志或欲望,達到遂行其政治或經濟目的;換言之,必有人採用脅迫手段,迫使他人跟從做壞事,才可以叫做裹脅。否则在自由意志下,求生欲望驅使中,所做出逃難行動,就不應該被醜化,稱之為被人裹脅!以于右任為例子,按照常理來判斷,至少有5大理由,他不是被裹脅赴台:

其一、腳長在于右仼身上,以其耿直個性論,不可能受到某種權勢之威脅!其二、于家沒有人先他而來,被國民黨政府當作人質,威廹利誘下才就範。其三、從于右任許多詩句中,體會出他帶領監察院轉進臺灣,而深深愛上這塊土地與人民。其四、人各有志,于右老從未勉強監察同仁,同來台北,甚至叫入室弟子霍松林,回去讀書,就是很好的例子。其五、于右仼旅台期間,仍然間接與大陸友人,時有往還,子孫卻遍布各地,從沒有要求海外家人,回歸內地。

至於,于右老怎麼入台的?過程的確離奇曲折。1949年第4季,于右任才從重慶登機,離開祖國大陸,客居臺北15載,直至1964年去世。時代背景往前推移70載,亦即1949年1月,蔣介石總統才宣佈引退,副總統李宗仁馬上就任代總統。4月16日清明時節,周恩來約見屈武、也就是于右任女婿(長女于芝秀的丈夫),希望轉告老丈人:「倘若南京政府,拒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我們馬上渡江,到時請于先生留在南京,我們派飛機,接他來北平,和張瀾、沈鈞儒、李濟深等,一起籌備新政協」。

嗣後南京果然拒絕簽字,解放軍旋於4月20日,橫渡長江,直逼南京。4月21日,一位國民黨對右老說:「報告于院長,戰事緊急,共軍已突破江防,請即刻離開南京,飛機已經備好,去上海或廣州,由您決定」。于右任當即決定:那就送我去上海。到了上海的寓所,于氏見到了三子于中令的母親沈建華(于右任第5位夫人)、和幾個後生小輩,只有長子于望德,已經成家立業,偕妻子在南美任外交官,不在身邊。

次子于彭在跟前,則說:「爸爸,您是國民政府的監察院院長,蔣先生當然請您同進退」。此時廣州派來的飛機,已在機場等候。不少國民黨官員,都已經從上海,撤退到了廣州。於是,于右任聽從兒子的建議,飛赴廣州與部分監察委員和職員會合。幾個月過去了,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蔣介石開始催促官員們,趕緊從廣州播遷到臺北。

同年11月下旬,于右任聽說元配夫人高仲林、和女兒于芝秀,已經在重慶等他了,馬上趕往重慶,去接母女二人。他還說,正好通知楊虎城將軍,結伴一起離開。並不知道他當年靖國軍副總司令楊虎城,在稍早的9月,就已經被殺害了。誰知陰錯陽差,于夫人她們到重慶後,一直等不著于右老,便在数日前去了成都,後來又回陝西收拾東西。當時,于氏急得到處托人,打探妻女下落,但都杳無音信。

11月28日,聽說共軍集结,就要攻打重慶,國民黨大佬們,都勸右老不要再等了,先回臺灣避一避,等時局穩定了,再回來找人不遲。就這樣失之交臂,于右任再匆忙趕到機場,登上幾乎末班飛機,赴台避難。從此與留在大陸的妻女,天各一方。我們從于氏留在大陸的、最後一張照片上端詳:右老拄著拐杖,登機前壯似回望,神情無奈!1949年11月29日,重慶失守,于右任臨終遺命詩、“望大陸”竟成了千古絕唱,徙負奈何?

俗話說:好景不常,世事也無常。于右老終其一生,感情生活豐富、不空白;婚姻生活多次、卻空虛;夫妻生活有名、實空洞;家庭生活似有、若空窼。他唯独只在:政治生涯上,不留空白;精神生活裡,不感空虛;藝術生命中,不尚空洞;粥集生存間,不曾空窼。于右任在台上班的地方,台北監察院院長辦公室,求見門庭若市;他在臺北的于公館,青田街11號寓所,訪客絡繹於途。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即使是大陸的友人,也沒有忘記于右老。

事關周恩來與于右任,兩人好交情的軼聞,聽起來不可思議,令人為之動容。我們都可能聽過一個故事,周恩來曾替高仲林過生日,這個感人的畫面,得回放到1958年,是于右老與高仲林,結襟60周年鑽石婚,夫妻見不到面,只得以詩寄情:「兩戒河山一枝簫,淒風吹斷咸陽橋。白頭夫婦白頭淚,留待金婚第一宵」。思念之情,溢於言表。1961年,又為妻子80大壽,于右任忍不住相思之苦,就給香港的朋友吳季玉,寫了封信,一訴衷腸。吳氏來頭不小,跟國共兩黨高層,關係不錯就不說了,還有幫派特殊背景,把這封信的內容,告訴好友章士釗,1961年3月,章氏由香港回到北京,致信周恩來總理:「髯翁最近給香港吳季玉先生來信說:‘今年是我妻80壽辰,可惜我不在大陸,今年她的生日,一定很冷落,不會有人理睬她的。想到這點,我十分傷心’。髯翁的這種心情,請總理予以注意」。

周總理很重視此事,可是一推算,高仲林的生日,已過了好幾天。陝西有個風俗,重要的人物,如果在外面趕不回去,可以補過大壽的。於是,中共中央統戰部派人,叫她的女婿屈武、外甥屈北大趕回去,陝西統戰部也去了人,擺了三桌酒席。高仲林當然很高興,可這一件好事,怎麼讓于右任知道呢?當時不好明寫,是周恩來辦的酒席,如果蔣介石知道了,是要火冒三丈的,說不定還要定你、一個通敵內亂罪。老朋友邵力子知情,想出了個主意,說宋朝有個人,叫做周敦頤,最愛是蓮花,只要提到這個,于右老就知道了。果然通關密語有效,于氏明白是周總理授意,給夫人過的生日,心中十分地感激。

吳季玉其人及其事,神秘色彩多於傳說,最後的下場也堪悲。吳氏與于右任初識於上海十里洋场,新中国成立後,避走東方明珠香港,但每年皆來台探视,于氏也都欣喜老友相見,必定親迎於機場、或海港口岸,並視這一天,為節慶一般。早在1956年,于右任便通過吳季玉,開始與大陸的親友,取得了聯繫管道,首次匯去新台幣600元(當時臺灣的大學畢業生,通過就業考試錄用後,初任公職的月薪,不到新台幣100元),給于夫人和于芝秀,這對母女補貼生活費。于氏在附寄私信中,傾吐對大陸上親人,隔海如同隔世之感,遙不可及,朝思暮想,心牽故土,人之常情。

有情有義的吳季玉,後來卻是死於非命。1963年9月在臺北,吳氏被李裁法殺害,同為香港幫派份子,李某所持理由是,向舊友討錢不成,遭到嚴辭拒絕之下,動了利器狂刺殺機,而狠心下此毒手,案發後李裁法與黨羽,一度集體偷渡,潛返香港,終由港臺警方合作破案,解返台灣受審,罪有應得。1967年12月26日,經台灣最高法院,由死刑改判減刑,為終身監禁定讞,暫時得以逃出鬼門關。1978年10月,李氏僥倖獲得假釋出獄,11月28日還是難逃,自找病魔折腾而死。

這個時候,吳季玉屍骨已寒15載,堪稱曲折之江湖傳奇,也隨着歲月的遠去,現今知者能有幾人呢?而面對老友、好友的不幸遇害,于右任竟在一年後,亦一病不起,此為好人終不長命的宿命?抑是不能勝正的邪風所致?只好留待歷史灰燼中,由後人去尋找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