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兩岸今天同慶航海節日有利推進中華民族和平統一

兩岸今天同慶航海節日有利推進中華民族和平統一

更新时间:2019-07-11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兩岸今天同慶航海節日有利推進中華民族和平統一


[粥會新聞中心7月11日臺北訊]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為粥集首會在台64周年慶生懷舊,今天7月11號,找出14載之前,委託臺灣中華郵政,發行個人化郵票,《粥集在台50周年》,當年所寫的成立緣起,也就是中華粥會沿革,可以幫助粥友瞭解到,“大家一鍋粥”的過去與現在,進一步思考“粥會一家人”的未來,坦言兩岸今天同慶航海節日,有利推進中華民族和平統一。以下正是全文內容:

「1955年7月11日,第一屆“航海節”大會上,領銜發起的太倉人狄膺(君武),講述劉家港史事,據稱該港口,就是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時首航商埠。“鄭和鍋”如今保存在劉家港,它比行軍鍋還要大些,要是用來煮粥,那麼僧多也不會再愁粥少了。同年7月杪的星期五,狄膺便在他當龍頭的、臺北蘇松太同鄉聯誼會,開始約集鄉人及至友,試行啜粥;後來有人提起“重慶粥會”,那是他恩師吳稚暉早年所創。

「緬懷吳稚暉亮節高風,“臺北粥會”文會順理成章,在1958年倡復。于右任等聞人聞香而來,粥香伴著文香書香,招朋引伴來者,陸續上千,人文薈萃,流風餘韻,多為人所津津樂道,而前4任會長:狄膺、李石曾、楊森、與蕭贊育諸粥賢,掌鍋捏瓢之功,實不可沒。1999年3月25日,紀念吳稚暉誕辰之粥集上,更名“中華粥會”,完成粥賢梁寒操首倡題名中華的宿願。

「2004年1月15日,經向政府立案為“臺北市中華粥會”,使得文化人士雅集,依法成了文化藝術團體,很快又要轉型成文化創意產業,始終保持作為一個在不斷學習、及進步中的成長團體。粥集在台,幾度遞嬗,迄至今(2005)年4月19日,會慶日巧遇三五,亦即第555次約集,7月29日又恰滿50周年嘉會,斯時再逢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大慶,粥會特聯名合岀《三喜臨門.粥集七賢:十全十美》個人化郵票,以資紀念,並垂久遠!」

今(7月11)日,一年一度的“航海節”又到了,粥友從上面的介紹,已經初步曉得粥會,在台倡復與節日之關聯性,然而看倌你,知道航海節的由來嗎?且聽粥翁再說分明。在距今614年前的7月11日(即明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西元1405年),鄭和以明成祖特使身分,率領27000餘人,分乘60餘艘帆船,第一次出海遠航,不避艱險的完成宣慰友邦、懲處強禦的使命。陸炳文去過狄膺老家太倉的劉家港,參觀了鄭和公園內的紀念館,見識了碩大無比的“鄭和鍋”,如數家珍般繼續細說掌故道。

這回遠航後20年間,又曾有過6度遠航,即國史上有名的“鄭和下西洋”,先後共達7次之多,遍歷南洋、紅海、阿拉伯、及非洲東海岸等地,國威廣達大小50餘國,為我國航海歷史開創了嶄新紀元,也替中華海員樹立了優良規範。臺灣航海界為懷念先賢七下南洋的偉績,同時響應“發揚海洋精神.建設海洋文化”的政策號召,乃以鄭和首次出海啟航之日,一致建議由國家設定為“航海節”,並經政府於1955年核准後,海內外航運從業人員及廣大海員,開始慶祝首個屬於自己的節日,到今歲已經是第65屆“航海節”大會,此刻正在全台熱烈展開節慶活動。

同時是文史工作者的、粥會大家長陸博士指出:至於大陸上的情形,據瞭解亦自2005年4月間,明訂每年7月11日,做爲“中國航海日”、或稱“中國航海節”,舉行各式各樣的活動,紀念鄭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就從那一天起,航海節日正式啟動,廣在全國實施的日期,而且經過國務院批准,今日也是中國第15個航海節,又以同日當作“國際航海日”。

由此可見,海峽兩岸在同一天,同樣慶祝航海節日,必將成爲聯結兩岸同胞的感情紐帶,還將促進兩岸和諧文化及經貿交流,有利於推進中華民族的和平統一,其中時代意義尤其顯著。今天7月11號,是鄭和下西洋七次,首航614周年的日子,這對我中國人而言,更具有重要的歷史紀念意義。陸炳文特别在此強調,因為自古我華夏大地,是世界海洋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在三大洋五大洲開發史上,論及鄭和七下西洋之首,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早87年,比達伽瑪繞過好望角早98年,比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早116年。鄭和作為全球遠航先驅,先賢越洋航海所蘊涵的民族精神,早已超越了國界和洲際,成爲世人共擁文化遺產,環顧所有擧辦航海節的國家,在紀念日背景的選擇方面,都沒有我們鄭和下西洋這麼偉大,這麼有著長久的重大的時空影響,這麼對於全人類航海有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