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弘揚風雅世稱奇 紙貴融通唯有小 千言行楷足珍麒

弘揚風雅世稱奇 紙貴融通唯有小 千言行楷足珍麒

更新时间:2019-03-23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粥會新聞中心3月23日臺北訊]今天3月23日在臺灣大學、<京台名家書畫聯展>會場,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院長、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甫從于書院榮譽院長黃友佳老師手中,拿到兩幅書法近作之一、陸博士酬和友佳老師步韻七絕詩,後兩句有云:「紙貴“融通”唯有小,千言行楷足珍麒」,此作將於清明時節帶往西安,準備留贈<己亥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第12屆)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展>主辦單位存念,相信屆時必會大受識者歡迎,因為黃友佳的的標準草書,依我看是獨歩全台,龍飛鳳舞,功力純熟,老練老到,不溫不火,已寫到了爐火純青的“人書融通”境界,幾乎到了無人能及的“人書俱老”地歩。

陸炳文指出:唐代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首在《書譜》中用過“人書俱老”一詞,他的原話是: 「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意思重在習作書法的初期,人們往往是不熟練的,進入中期則過而不及;众所周知,不及或過之都非上乗,只有到了後期,才能融會貫通,才算“融通” 佳作;但是融會貫通的時候,人卻已經年歲老邁了,而書法歷練也更長久遠,始有“人書融通”之說。

今日陸博士特别強調:我把大家寫的最佳書作,統稱為“人書融通”之作,意謂此時在最佳狀態之下,心領神會寫作出的通會書品,創作者與結體字已融為一體,始克出現有如“關中于氏”右任,晚年在台成熟時期草書逸品,我們共鑑雅賞斯時絕唱書作,不難發覺作品所透析出神韻,完全呈現了“人書融通”自在的化境,實即反映了時代靈魂、與作者心靈契合之完美,以副吾作《七絕.酬黃友佳先生有贈》,詩的前兩句「弘揚風雅世稱奇,留下草書標準姿」之延年美意。

因此在西安那幾天,還要同時舉辦系列活動,主題就配合訂為“人書融通”的、<于右任誕辰140周年紀念座談會>、暨<淵源堂雅賞集之名家書法品鑑酒會>。至於<清明公祭軒轅黃帝(第12屆)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展>,今年的主題明訂作“筆歌墨舞.丹青繪情”,實際上亦為另類的“融通”,而指的是筆墨兩者之間,丹青多彩之姿的書畫展現,通過手繪和握管題字,賦予創作新生命之餘,體現人書畫一統“融通”,神往融合的心情寫實!

再者,此一兩岸名家書畫展,又係己亥年(2019)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當然也符合總體要求,以“溯源.尋根.凝心.鑄魂”為主旨,全面闡釋、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固有文化自信,強化民族文化擔當,賡續中華文明之脈,築牢國人自信之基,構建華夏共同精神家園。所以,陸炳文別出心裁,把活動正確定位:公祭為尊宗敬祖,黃帝乃民族符號,書畫是文化標誌,會展在凝心聚力,以共進海峽兩岸融合統一,再共圓民族復興“中國夢”。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的概念,民族的偉大復興重新站到世界大舞臺中心,在這一個大時代難得機遇的轉捩點上,粥文化鼻祖黃帝作為華夏始祖的民族符號,代表著民族融合發展的歷史象徵,成為既有的連接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無比關鍵的精神紐帶,自然有其無可替代性,而表現在祭祖活動中,尤其具有時代與歷史雙重價值,和諧粥文化交流重任在身的使者陸博士,自2005年首度前往陝西橋山黃帝陵祭掃粥祖以來,又分別率團岀席安徽黃山軒轅峰獻花進香拜祖大典、赴河南黃帝故里新鄭與昇達粥會聯合辦理敬祖儀式、在臺北和甘肅天水同步共祭人祖伏羲人母女媧祀典,前後15載將近20回專為“溯源.尋根.凝心.鑄魂”而去大陸。

粥翁每次去大陸各地祭祖,當時的心境寫照都一個樣,皆如同2013年4月4日,接受新華網記者訪問所言:「每年清明我們祭拜黃帝,從過去在臺北遙祭黃陵,到如今身臨其境共祭,希望祂庇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大家和諧共存」。記者還轉述陸炳文的話說,儘管來過黃帝陵祭祖多次,但今天他仍然是,一大早趕來上香,表達慎終追遠,緬懷祖先的心情。「冀海峽兩岸能夠和平共處,為實現中國夢凝心聚力,為兩岸和平統一做出更大的貢獻」。

臺北“粥王”王鏡宇教授,頃加以點評稱:「筆墨紙硯書成,篇篇譜出丹心汗青;米水鍋瓢粥成,代代供出豪傑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