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中山拓路三民主義先行者 植樹迎春兩岸和諧再育人

中山拓路三民主義先行者 植樹迎春兩岸和諧再育人

更新时间:2019-03-15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粥會新聞中心3月15日臺北訊]今天3月15日,北京粥友寶世華傳來一聯,「中山拓路三民主義先行者,植樹迎春兩岸和諧再育人」。是把他日前為時值3月12日,孫中山逝世94周年暨中華植樹節,而寫的時運新聯第46對:「中山拓路三民主義先行者,植樹迎春兩岸和諧濟世人」。將最後3字中更動2個字,也就是易“濟世人”,改為今之“再育人”,後者尤其符合粥會所倡議,行有餘力樹木樹人,再作育人才之本義。

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海峡两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前革命實踐研究院(等同中國國民黨中央黨校)講座教授、華光攝影藝術職業學院客座教授陸炳文博士,今日讚歎此一聯作改的真好,同時慨歎臺灣教改越改越孬,長此以往除了造就不出蔚為國用好人才,且只會出現類似太陽花學運輩師生之流,陸博士還特別引用臺灣師大同學、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馬關條約”的簽訂與中學歷史教學》鴻文中段落,點明問題出在那裡?又該如何解決問題?王教授開宗明義指出:「2015年有人發動一些高中學生“反課綱”微調,佔領教育部,大鬧一場。成為媒體的報導焦點,造成社會騷亂。---歷史教育需要認真檢討」。陸炳文則認為,整個教育界都要檢討,從課綱、教材、教師到學生,皆需徹底修改導正。

王文已經把簽訂“馬關條約”,經過合盤托出回顧了一下,希望能給大家正確認識,現在針對當時情況,中日雙方基本態勢,治國人才、談判技巧、表達能力諸多條件,針鋒相對表現優劣,摘要敬請大家關注:「在李鴻章拒絕割讓台灣的談判過程中,強调:台灣離香港很近,易與英國衝突,法國也曾為台灣出兵(指中法戰爭),意謂割台恐招致英法干涉,引發國際糾紛,伊藤博文則胸有成竹,毫不理會。李鴻章又告訴伊藤:台灣居民,除生番之外,大多是從福建漳泉地區移居台灣的漢人,民風慓悍,有時會聚眾攻擊官署,而且台民吸食鴉片。李這番話,言外之意是想讓伊藤知道台灣不易統治,知難而退,怎知伊藤只淡淡回應一句:割讓後我自有辦法處理。這句話隱含著割讓後的台灣,如何統治就不勞你煩心了。

「第五次與伊藤會談(即最後一次,時為光緒廿一年三月廿一日下午兩點半鐘)時,李鴻章說:我接台灣巡撫來電,聞將(割)讓台灣,台民鼓譟,誓不為日民。伊藤云:聽彼鼓譟,我自有法。李又云:台民戕官聚眾常事,他日不可怪我。(此言末句,實屬多餘,圖見李的天真、幼稚而已,也可見戰敗國的無奈與悲哀。)伊藤不斷以趕緊簽約,早日交割台灣相逼,李鴻章說:貴國何必急急,台灣已是口中之物。觀乎“馬關條約”之割讓台灣,先是在會議桌上,威逼李鴻章簽字讓地,然後派兵進攻,實際佔領。自此而有悲壯的“乙未抗日之役”,此役雖然失敗,台湾胞武裝與非武裝抗日行動,迄未停止。這如何說成依據“馬關條約”,中國自願讓予日本,引伸台灣應為日本的國土,荒謬至極,不可思議」。

因此王仲孚強烈主張:日本在馬關議和之後,即以軍事強佔台灣,所謂「依國際法」、「自願割讓」、「永久割讓」之說,完全違背史實,站在歷史教育之立場,實際上言而無據,更難以成為教材。陸炳文由此聯想到,國父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教育觀,德智體群美勞六育並重思想的實踐性,借著20多年前粥會名賢、百齢人瑞郎靜山大師帶到福建泉州,體現在自已兼充首任校長、華光攝影藝術職業學院,如今校園內不但獨樹一幟立有國父銅像,而且有陸博士2010年植樹節認養的一株樹,意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宏願早已在此實現。

臺北“粥王”王鏡宇教授,頃刻再為此下了個斷語:「一粥一腳印,一粥一世情;兩岸粥路在中山。一樹一紮根,一樹一片蔭;兩岸樹人在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