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陳如舜邀黑琵專家20位來臺 林庭年組美女14位迎賓

陳如舜邀黑琵專家20位來臺 林庭年組美女14位迎賓

更新时间:2018-02-03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陳如舜邀黑琵專家20位來臺 林庭年組美女14位迎賓


[粥會新聞中心2月3日臺北訊]香港粥友eva poon今天在微信上表示:「祟拜陸總長博學多才,方方面面至善至美!凡事必躬親歷臨其境,推動全球營建生態保育已達至臻!總長足跡所至之處,就是個溫暖的地方,哪怕天寒地凍,深深為之感動!」等語。上海王小璣也頗有同感稱:「向踐行“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領頭羊陸總致敬!」河北東方鶴則認同此議,追求的是自然和諧、社會和諧、與身心和諧,先生登高一呼,誠為貫通天地人,可以謂之儒,你我一南一北,遠隔千里之遙,還能感受到文化的溫度。


陸炳文旋即一併回覆,寄語:「我必須敬致大家,表達個人的謝意,這次邀約兩岸三地黑琵專家20位來臺開會,確是臺灣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理事長、臺北粥友陳如舜負責籌辦的,我另外又責成新北粥友林庭年,組織14位資深美女迎賓團支援,再者同由林庭年策籌的攝影展,臺灣代表王徵吉老師參展作品中,有兩件的拍攝對象,主角正是黑琵可供分享;屆時仍要動員全台粥友書畫家,一起來現場揮毫,繪出黑琵百態動畫,抒寫黑琵生面書法。至於此事來龍去脈,攸關世界濕地節日。


「眾所皆知2月2日,乃是世界濕地日,讓我們一起來保護濕地,保護賴以維生的野生鳥類,為南北遷徙水鳥,留下一塊棲息生存之地;也為海峽兩岸候鳥黑面琵鷺,留下和平之最後一線生機;更為世界人類我們自己,留住一片清涼之人間淨土;尤其要為今年10月下旬,將在臺灣舉辦〈第三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黑臉琵鷺自然保育研討會〉,留住一個“濕地,城鎮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主題之討論空間」。大中華濕地與人類和諧共生促進協會理事長、臺灣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顧問團主席、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說。

在臺灣非專業人士當中,少數走過兩岸多處指標型濕地,包括臺灣之台南、連江(馬祖),大陸之福建長樂、江蘇鹽城、吉林白城、遼寧大連的陸博士今自然節日,針對世界濕地日的由來,明白向記者指出:具有21年的歷史,此一國際性自然節日,卻緣起於更早的47載前,1971年2月2號,來自世界18個先進國家的代表,集會伊朗南部海濱小城拉姆薩爾,共同簽署一份《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The Convention on Wetlands),要旨在保護和合理利用全球濕地;為了紀念這個跨越人類和自然生態關係的創舉,並提高公眾之和諧共生共存的濕地保護意識,1996年《濕地公約》常會第19次會議決定,始從翌(1997)年起,將為每年的2月2日,明定世界濕地日至今。

由於陸炳文過去公務生涯的長久經歷,深切瞭解政府多年的苦心經營管理後,臺灣生態資源豐富,擁有多樣的濕地生態系統,雖然現有濕地猶未能登錄國際濕地公約,但是就地理位置來看,寶島正處在東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樞紐,每年有數以萬計各式各樣鳥類遠從西伯利亞、加拿大飛來臺灣度冬避寒取暖,或者過境再飛往更南的澳洲、婆羅洲等地,中途皆以臺灣作為長途行止的中繼站,因此臺灣濕地具有絕佳的全球生態地位,在學術理論與實務操作上,公認亦具絕對優勢位階。

「我們在臺灣稱為“黑面”琵鷺,大陸則叫做“黑臉”琵鷺,其實就是同一群候鳥,牠們應該已代表我為在座近百位、兩岸四地學者專家的熱心參與,似乎感受到海峽一陣冷風下,兩岸同胞所帶來的一股暖流;我從臺北來此之前,特地寫了一件書法:“協同建立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新環境”,意味著對在座諸君所從事的表示敬佩,也在當眾表揚自然界所賜予我們,穿梭于臺灣台南及遼寧大連之間,義務擔任兩岸和平和諧使者,這一千多隻身負重任、情操高貴的黑琵組成小家族,正在共促中華國族和平統一使命必達,而無私無償地奉獻自身心力,作為人若仍無作為豈能不汗顏?」去(2017)年5月11日,陸博士在大連莊和的大會上這麼一說,聞之者當場無不為之動容!

據瞭解,打造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存的環境,濕地可以起到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其在孕育和豐富地球生物多樣性方面,實在和海洋並列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兼具防洪、補給地下水、穩定海岸線、及低於風暴潮、淨化水質、固碳、文化價位、生產價值等多重功能,早被譽為“地球之腎”,足擁調節之功用,尤甚于其他資源。濕地生態系統建立的地位,在近年的海綿城市建設中,學者專家表態已無可替代,2018年的世界濕地日主題,就是“濕地,城鎮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城鎮濕地的保護政策,要義在提升公眾意識,將對可持續城市的未來做出重大貢獻,可千萬不要等到萬劫不復時,才後悔莫及去找補救措施,更不要在失去或者逃過一劫,才懂得保有濕地的重要性。

「地球只有一個,多少殷鑒不遠。近來在颶風桑迪來臨的時候,濕地保護下避免了美國沿海地區,可能高達625億美元的資產損失;相反的2017年嚴重的風暴和毀滅性的洪水,無情襲擊了加勒比海、美國、孟加拉國國和尼泊爾後,越來越多的城鎮始意識到,寧可先以愛心來保護濕地,獨具無可替代的重要性。“愛護濕地,愛護大自然,就是在愛護我們自己”,這一句警世話,不會只是口號,而是大自然反撲前的哭號,同為響起行動者的衝鋒號,緊急催促空言不如起而行,實踐人類與濕地和諧共生」。陸炳文特地為記者補充說。

另悉,就在起而行的聲聲催促下,〈2018年第三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黑臉琵鷺自然保育研討會〉,確定今年10月23至26日,在臺北救國團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召開,本屆規模料中會超出過去兩年,亦即廣東深圳、大連莊和的兩屆大會,可望邀請到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臺灣,換言之,屆時將廣邀兩岸四地學者專家,超過80人與會共商保育良策,會後依例安排各地出席代表,齊赴台南七股鹽田濕地的黑琵度冬期居住地參觀,並考察臺灣長期以來對於珍稀物種保育、環境生態保護工作,先進的做法及具體的成果,觀摩踐行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實際績效,特別是我們共同好朋友黑琵的現實生活。

也就在記者發稿的同一時刻,臺灣知名的現代詩人林煥彰,傳來十九行一首,題為〈抗議 ! 抗議 ! 寒風苦雨〉,用觸目驚心的語句,描寫許久從未這麼冷過的臺灣,大自然天冷、政治氛圍冷、兩岸關係冷,懷想正棲息南台取暖的黑琵現狀,兩岸和平和諧使者“黑面” 、即“黑臉”琵鷺,依舊無畏寒冬來台,依然無奈抗冷佇立,卻被作者視為抗議的心聲,新詩有句:「冷,真有夠冷 !/還會更冷 ; 這是第一天/不是南方就好避冬,/這幾天/正好,南方的天氣正有夠冷 !/北方來的/黑面琵鷺,個個都上當了/一時也無法/再飛回北方,或飛到更遠的/南方的南方 !/冷,南方的冷/牠們,只好個個都自己/單足/孤立,/在霧濛濛的水田中,向/天,向地/抗議 !/抗議 ! 再/抗議 ! 」(2018.02.01/21:47林煥彰寫于研究苑的被窩裡)

今天3日,得北京寶世華及時詩助興,湊上一首〈七律  世界濕地日禮贊___順祝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議如期圓滿〉,句云:「人靠自然輸氧氣,天盈雨雪濟耕犁。壤憑水潤禾苗壯,環保全球致命題。琵鷺時來翕岸切,台灘海畔善群啼。經年鴻鵠遂親密,濕地殷懷摯子躋」。詩的作者自注:琵鷺,即黑臉琵鷺,喙似琵琶,故得名;此珍稀水鳥是僅次於朱鹮的全球最瀕危物種,為數已不多,其性情溫順,不大好鬥,從不主動攻擊其他鳥類。臺灣是其每年越冬的主要棲棲地,兩岸專設對其保護研究的站所,多年來粥翁陸炳文先生,對此項功德事業積極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