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所未聞羅家倫擬《五四宣言》狄膺印發傳單
更新时间:2017-05-05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聞所未聞羅家倫擬《五四宣言》狄膺印發傳單
陸總會長義正詞嚴指出:「我必須在此揭發,臺灣一些投機取巧的假閩南人、假客家人,實即虛假的美國人、日本人真面目,竟仍如此“厚顏無恥,視息於天地之間者”!」語出民國六十三(1974)年的總統元旦文告,針對中國大陸發動文化大革命,蔣中正論及批孔倒孔運動時,寫道:「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民族,自絕其歷史,自毀其文化,並不惜出死力,以侮辱、誣衊、反對其祖先的道德功業:文行忠信,而仍能厚顏無恥,視息於天地之間者!今天所謂批孔揚秦,所謂敢於反潮流運動,就正是在向中華民族是非、善惡、忠奸、邪正的人倫基準挑戰!」
現在大陸可好,有血性與良知的中國人,終於覺醒過來,去年大約此時、即2016年5月16日,文革結束半世紀之際,反思要推動尊孔重儒運動,人家都在全心拼發展、全力搞建設,讓人沒想到的是,「臺式文革」卻正在我們臺灣,堂而皇之作第二次上演,應驗了大陸那句順口溜:「臺灣不到,真不知道,文革還在搞,餘孽還在造」。
為了扭轉頹勢、導正社會風氣,全臺各地新設孔子學堂,目前縣市級依序已有臺中、臺北、新北、臺南、和高雄等5所,學儒師孔的示範殿堂,正在積極開展尊孔教、重儒學的工作;臺中負責人林敏銓理事長,日昨為孔子學堂請命,向陸炳文索字求書法,打算張掛俾收耳濡目染之效,旋即獲得金句墨寶6件如下:
孔子語錄一:「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孔子語錄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孔子語錄三:「大學之道,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孔子語錄四:「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孔子語錄五:「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語錄六:「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今日紀念粥會中,陸總會長還替〈五四〉作出了澄清: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打倒孔家店」的口號,確實曾風靡一時,多年以來,國人對此,亦未見有異議者,其實說法只講對了一半,當年並不是所有參與者,走上街頭而有所行動,就表示認同此一口號,有「五四健將」之稱的,中國國民黨黨史會前身、史料編纂委員會前副主任委員、臺北粥會倡複人、首任會長狄膺(君武)可說是代表人物,就在價值觀上皈依儒學,至少是完全否定倒孔立場,甚至肯定孔子的歷史貢獻。
另一位粥會名賢、國民黨前黨史會主任委員、國史館首任館長羅家倫,特別清楚「五四」運動、與主要成員的背景,臺北出版《狄君武先生遺稿》書序,正是羅家倫所撰,提到「1917年北京大學西齋四號房間,共住4人為傅孟真、顧頡剛、周烈亞、狄君武。我因為同孟真、頡剛,都對文學革命運動有很大的興趣,君武卻愛好"選學",常常填詞作曲,以就正於黃季剛、吳瞿安。烈亞則治佛學,後來做西湖某大叢林的住持。"道並行而不相悖",正是當時的氣氛」。
1978年《傳記文學》第54卷第5期,刊登羅家倫口述歷史,《蔡元培時代的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文中,也說:「狄膺一天到晚,咿咿唔唔,在做中國小品文學,以鬥方名士自命;大家群起而攻之,當面罵他"赤犬公"(因狄字為火及犬構成),他也無可如何。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可見北大當時,各種分子雜居一處的情形、及大家有一種學術自由的空氣」。
五四運動發生時,外患日迫,軍閥日亟,於是不少文藝青年,積極投入這場學生運動,北京八所大學要求北大,負責起草一宣言書,公推羅家倫來執筆,交給狄膺拿去印刷,兩萬份白紙黑字《五四宣言》,傳單很快散落北京街頭後,雲湧四面,風起八方,便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升起一場轟轟烈烈的,以年輕人為主之〈五四〉風雲;縱觀當今廣大之社會,同樣需要有志之青年,奮發繼起之豪情,關心民族之振興、和兩岸共同之未來。今用微信視訊參會的,董峰副秘書長有感而發,為詩《2017年青年節淩晨聽雨》,作句:「五四又聞風雨聲,擁衾碾轉夢難成。辭春已是明天事,須把更多風雨迎」。
會中陸炳文對此大加讚賞,並加解析其詩心句意:開頭的風雨一詞,諒指大陸上的青年節,事關98年前五四運行來臨,借語這一副名聯抒情,「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末句刻意再為之風雨,按說現實生活中的風雨,大到世界挌局、兩岸關係、南海風雲,乃至內地的反腐鬥爭,小到個人成長,都因為明天就立夏了,暴風雨將會越來越多。總之這是一首憂國憂民的勵志詩,用來紀念五四運動意義格外深長。
[粥會新聞中心5月5日臺北訊]對於昨天媒體一再刊出,〈全臺遍設孔子學堂 預防打倒孔家店重演拆孔廟〉,消息指出《五四宣言》是粥會名賢羅家倫擬的,傳單印發工作也是粥賢狄膺承擔,今日5號不少粥友反映,〈五四〉軼事聞所未聞,認為簡直不可思議,新聞不出吾等全然不知,早年文化人士雅集粥會,還真是臥虎藏龍,文藝青年人中龍。
陸總會長義正詞嚴指出:「我必須在此揭發,臺灣一些投機取巧的假閩南人、假客家人,實即虛假的美國人、日本人真面目,竟仍如此“厚顏無恥,視息於天地之間者”!」語出民國六十三(1974)年的總統元旦文告,針對中國大陸發動文化大革命,蔣中正論及批孔倒孔運動時,寫道:「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民族,自絕其歷史,自毀其文化,並不惜出死力,以侮辱、誣衊、反對其祖先的道德功業:文行忠信,而仍能厚顏無恥,視息於天地之間者!今天所謂批孔揚秦,所謂敢於反潮流運動,就正是在向中華民族是非、善惡、忠奸、邪正的人倫基準挑戰!」
現在大陸可好,有血性與良知的中國人,終於覺醒過來,去年大約此時、即2016年5月16日,文革結束半世紀之際,反思要推動尊孔重儒運動,人家都在全心拼發展、全力搞建設,讓人沒想到的是,「臺式文革」卻正在我們臺灣,堂而皇之作第二次上演,應驗了大陸那句順口溜:「臺灣不到,真不知道,文革還在搞,餘孽還在造」。
為了扭轉頹勢、導正社會風氣,全臺各地新設孔子學堂,目前縣市級依序已有臺中、臺北、新北、臺南、和高雄等5所,學儒師孔的示範殿堂,正在積極開展尊孔教、重儒學的工作;臺中負責人林敏銓理事長,日昨為孔子學堂請命,向陸炳文索字求書法,打算張掛俾收耳濡目染之效,旋即獲得金句墨寶6件如下:
孔子語錄一:「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孔子語錄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孔子語錄三:「大學之道,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孔子語錄四:「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孔子語錄五:「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語錄六:「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今日紀念粥會中,陸總會長還替〈五四〉作出了澄清: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打倒孔家店」的口號,確實曾風靡一時,多年以來,國人對此,亦未見有異議者,其實說法只講對了一半,當年並不是所有參與者,走上街頭而有所行動,就表示認同此一口號,有「五四健將」之稱的,中國國民黨黨史會前身、史料編纂委員會前副主任委員、臺北粥會倡複人、首任會長狄膺(君武)可說是代表人物,就在價值觀上皈依儒學,至少是完全否定倒孔立場,甚至肯定孔子的歷史貢獻。
另一位粥會名賢、國民黨前黨史會主任委員、國史館首任館長羅家倫,特別清楚「五四」運動、與主要成員的背景,臺北出版《狄君武先生遺稿》書序,正是羅家倫所撰,提到「1917年北京大學西齋四號房間,共住4人為傅孟真、顧頡剛、周烈亞、狄君武。我因為同孟真、頡剛,都對文學革命運動有很大的興趣,君武卻愛好"選學",常常填詞作曲,以就正於黃季剛、吳瞿安。烈亞則治佛學,後來做西湖某大叢林的住持。"道並行而不相悖",正是當時的氣氛」。
1978年《傳記文學》第54卷第5期,刊登羅家倫口述歷史,《蔡元培時代的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文中,也說:「狄膺一天到晚,咿咿唔唔,在做中國小品文學,以鬥方名士自命;大家群起而攻之,當面罵他"赤犬公"(因狄字為火及犬構成),他也無可如何。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可見北大當時,各種分子雜居一處的情形、及大家有一種學術自由的空氣」。
五四運動發生時,外患日迫,軍閥日亟,於是不少文藝青年,積極投入這場學生運動,北京八所大學要求北大,負責起草一宣言書,公推羅家倫來執筆,交給狄膺拿去印刷,兩萬份白紙黑字《五四宣言》,傳單很快散落北京街頭後,雲湧四面,風起八方,便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升起一場轟轟烈烈的,以年輕人為主之〈五四〉風雲;縱觀當今廣大之社會,同樣需要有志之青年,奮發繼起之豪情,關心民族之振興、和兩岸共同之未來。今用微信視訊參會的,董峰副秘書長有感而發,為詩《2017年青年節淩晨聽雨》,作句:「五四又聞風雨聲,擁衾碾轉夢難成。辭春已是明天事,須把更多風雨迎」。
會中陸炳文對此大加讚賞,並加解析其詩心句意:開頭的風雨一詞,諒指大陸上的青年節,事關98年前五四運行來臨,借語這一副名聯抒情,「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末句刻意再為之風雨,按說現實生活中的風雨,大到世界挌局、兩岸關係、南海風雲,乃至內地的反腐鬥爭,小到個人成長,都因為明天就立夏了,暴風雨將會越來越多。總之這是一首憂國憂民的勵志詩,用來紀念五四運動意義格外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