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华人头条网:粥会这里并不卖粥 粥友雅集不只啜粥

华人头条网:粥会这里并不卖粥 粥友雅集不只啜粥

更新时间:2017-03-19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华人头条网:粥会这里并不卖粥 粥友雅集不只啜粥

(来源:华人头条网 2017/03/16)


记者 李卫国 3月16日,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全球粥会世界总会长、粥会前身世界社扶道人孙中山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陆炳文,在中山中心澳门联络办事处、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大平台即金皇冠中国大酒店,向记者倾诉此次深港澳7日行,交流工作成果丰硕,良堪告慰粥文初祖,也就是和谐文化元祖轩辕黄帝,今岁适为粥历黄帝纪元5010年,我们将组成全球粥友代表团,赴会2017(丁酉)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大典,虔诚献上馨香一瓣祭告吾祖:粥会这里,并不卖粥,粥友雅集,不只啜粥,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共处和谐,共促和平。

在佛经《摩诃僧祇律》中明载,粥有十利,此即:1.资色、2.增力、3.益寿、4.安乐、5.辞清、6.辩说、7.消宿食、8.除风、9.除饥、10.消渴。近年更有宗教界人士倡议,明订民族扫墓清明节为素食节,而吃白粥清粥实即吃素之始,对生命的敬重与关怀,所以近来又出现了明前诗会,以春和景明、清明雨上、游子寻春三个篇章,立意诗作环绕着“生命与怀想”的主题发挥,例如创作诗句所说:“假如我有嗅觉,也只是针对泥土和石头”。还有诗人认为,清明节不仅仅是对亲人的追念、对血缘的追怀,尤为对生命的敬重、对真情的张扬,实在是感怀生命、回归自然、和睦相处的一场仪式。

陆炳文最近3天在澳门,形同闭关自处、闭门自省之后,今午准备径赴深圳,搭机返回台北行前,特别把一连数日吃素吃粥心得,讲出来与众粥友诗友文友分享。无巧不成话, 14日的《澳门日报》副刊上,披露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做《吃双弓米的故事》,引用宋代陶谷的《清异录》所载:儒生单公洁家境清贫,却喜欢广结文缘诗友。他请来访的朋友吃饭,惭于正名,就不无幽默地说:请啜少许。此处所谓“双弓米”,究竟为何种佳肴美馔?原来,这位儒生用的是拆字法,‘双弓米’指的是极普通的家常便饭、稀饭——粥。

在中华民族固有的饮食文化之中,五千年粥文化历史最悠久,粥亦为最古老的传统食品。《周礼》转述了宫廷食医官职,掌管周天子的“六食”当中,就已经包括粥食稀饭了。《后汉书·冯异传》里,也有“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的记载,这足以说明一个史事,在各种科学尚处在萌芽的古代,半流质的粥,不仅可以饱腹充饥,而且可以御寒康体,特别是在冰天雪地的北方,是冬令的大众食品之一,这又使得粥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成为粥有十利的核心价值所在。

我国特色粥食文明发展史上,文人墨客与粥的关系十分密切,纵观中国历代的名人学者、文豪医家,煮粥吃粥吟粥,养生延年、祛病疗疾,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偏爱。因此有人这么说,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医药文化的结合,给古老的粥文化,以丰富多采的内涵。据《清异录》载:爱好方术的曹操,就喜欢黄白黑三种粥,即黄米、牛奶、黑豆所煮熬制成。清代文学家兼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就有专门的《饭粥单》,而开始界定“水米融洽,柔赋如一,而后谓之粥”。

陆总会长对此感受,最为深刻,一者他是全球粥会掌锅兼捏飘人,再者陆氏先祖、养生有术的陆游,则用诗表达出“食粥致神仙”,那种境界,令人响往甚至神往。据考宋代的诗人们,似乎多热衷于吃粥,粥香飘逸的居家生活,腹饱身暖之时,便诗兴大发,留下了有关粥文化的诗诵词吟,诗情画意充满雅集所在多有。自喻“老饕”的苏东坡写过《豆粥诗》,传为佳话;杨万里用梅瓣焚香煮粥,并吟过清雅的《梅粥诗》,传诵一时;范成大诵出对“生姜桂皮粥”的赞美,美不胜收;黄庭坚则道出吃“茯苓粥”的可口,叫人垂涎。

中国大酒店专门给陆炳文准备周到,今天的午粥,如同早粥般虽说一人份,却是很丰盛,他一边啜粥一边强调:中国近代文化人士雅集,粥会这里并不卖粥,腊八施粥偶一为之,粥友约集不只啜粥,那么雅聚所为何来,一言以蔽之:以粥会友、粥以弘道;以文会友、文以载道;以友辅仁,友以行道。粥友所行走的道路,是仁道、是正道、是中庸之道、是和平大道,旨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定向走中山路也圆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