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头条网:陈正娟完成粥贤毛育刚遗愿 陆炳文为之书序
更新时间:2016-12-31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华人头条网:陈正娟完成粥贤毛育刚遗愿 陆炳文为之书序
(来源:华人头条网 2016/12/31)
陆炳文介绍:我的序文勉以代叙的方式,见证《未负此生》一书著者的85个春秋,特别是陪伴正娟老师的58个寒暑,可以说无枉所爱而不虚此行。全书收纳篇幅372页,连同旧着自序与编后语,毛先生遗著共分六篇章,概括地说可用一个“爱”字,来贯通全书文字,包括:爱家、爱农、爱游、爱粥和爱文。
序言指出:先生的爱家,表现在三方面,对先岳父陈煮白先生,是敬爱有加;对他妻子的疼爱,最令人肃然起敬的,为晚年之妇唱夫随;对子女孙辈的无微不至,无间亲密,再再彰显一个为人父、为人祖的至高无上挚爱。毛先生的爱农,与生俱来,因为家族世居浙江丽水山上,仅赖薄田荒山维生,倍感生计艰辛,自幼便发奋首要强农,来实现以农立国、以农建国的宿愿,及长考取大学,宁可放弃教育、舍弃地方行政,而改就读台大农学院。
陆总会长说:先生的爱游,与岁月同增长,又与日月争辉,经常是夫妻同游,不亦乐乎兼快哉!我偶尔也受影响,邀约游历过柳州、桂林而结伴同行,却在某一次泉州、漳州的海峡两岸粥友,书画艺术交流活动中,被他婉言相劝,谏道“此行的特点,几乎没有旅游节目,是故未及饱览,这两个历史名城”。
代序有言:毛先生的爱粥,始自爱妻熬的好粥,后来再由于她的粥职在身,连带痴迷到台北粥会,闻粥香而来,且每集必至;2010年2月16日的粥会官方网站,就见他爱屋及乌,为文自承:“我成为粥会一员,是沾了内子之光,因陈正娟的书画作品,受到赏识,于2006年,由资深粥友推介入会,我亦同时成了会员”。
陆炳文特别强调:先生的爱文,俱见《未负此生》各文,我更有幸多读了些,他不同时期,发表过的大作,尤在《台浙天地》专栏作家、和《青田会刊》发行人任内诸多鸿文,充分发挥了“化农耕为笔耕”的功力,所展现之才学、风华与文采,几乎无人能及,堪称独步当世。
毛育刚尝自叙:“综观余之一生,由乡野小子,曲曲折折,走出自己的一条大路。在学业上,获得世界著名大学之博士学位。在事业上,在一流大学忝为教授,执教多年,发表颇多之著作;并曾在台湾国际知名之机构,担任一级主管之职,已可无愧所生”。
所谓文章带叙者,亦即用他人的文字,转述本人的真实情感,陆总会长代序的末段,仍然是援引著者的名言:“在两岸开放交流后,将多年来研究大陆农业发展之成果,编撰成书在北京出版,尤为生平之快事。此等成就,可谓近数百年来,青田毛氏宗族中第一人,差可告慰先人于地下。兹已年纪早逾古稀,名利俱已远去。时人虽提倡‘人生七十才开始’之说,不过,后一阶段之人生,究竟已是不同。依余之体验,七十岁以前,为‘动’的人生,七十岁以后,则进入‘静’的人生,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台北粥友也都知道,毛先生晚年“静”的人生,实际上并非呈静止状态,而是静极思动的“妇唱夫随”,台湾花莲、彰化、新北各县市,大陆广西、福建、浙江等地方,举凡受邀的粥文活动及文化人士雅集中,之前的岁月必见贤伉俪身影,印证毛育刚精彩的一生,至今犹令人称羡思慕及怀念!陆总会长所期待的正是这样,好人值得后继者思念,好书值得向读者推荐,陈正娟因此才在全书编后语里说:“本书能够出刊,要感谢全球粥会总会长陆炳文先生,他二话不说爽快为书写序”。
(来源:华人头条网 2016/12/31)
记者 李卫国 全球粥会世界总会总会长陆炳文, 12月31日在台北市,面向海峡两岸数十位粥友辞岁时,出示了一本沉甸甸的年终新书,粥会名贤毛育刚先生遗着《未负此生》,正因毛先生夫人陈正娟老师是粥会副总会长,她本人也是国际知名书画家,还为台湾地区世界艺术家交流会总会长,陆总会长于公于私均乐而为之序,以协助陈老师完成她老伴的遗愿,生前毛先生曾自谓平生无大志,其实为一位谦谦君子的客气话。
据了解,毛育刚一向立志远大,自赴美国名校康乃尔大学深造,拿到博士学成返国开始,就对农业经济发展、土地改革政策、国际合作开发之规划与执行,做过既多又大的杰出贡献,这些陆炳文早已有所闻,算是相当了解的了,但等读完全书目录乃至自传后,尤加认识到先生的前世今生,绝不仅仅《未负此生》如此而已,不同凡响还不足以描述,陆序最后一段小结论定:“唯恐我言不及义,再借来四句成语,总结先生精彩绝伦的一生,绝对是无愧所生、无枉所爱、不虚此行、以及未负此生,四者兼而有之”。陆炳文介绍:我的序文勉以代叙的方式,见证《未负此生》一书著者的85个春秋,特别是陪伴正娟老师的58个寒暑,可以说无枉所爱而不虚此行。全书收纳篇幅372页,连同旧着自序与编后语,毛先生遗著共分六篇章,概括地说可用一个“爱”字,来贯通全书文字,包括:爱家、爱农、爱游、爱粥和爱文。
序言指出:先生的爱家,表现在三方面,对先岳父陈煮白先生,是敬爱有加;对他妻子的疼爱,最令人肃然起敬的,为晚年之妇唱夫随;对子女孙辈的无微不至,无间亲密,再再彰显一个为人父、为人祖的至高无上挚爱。毛先生的爱农,与生俱来,因为家族世居浙江丽水山上,仅赖薄田荒山维生,倍感生计艰辛,自幼便发奋首要强农,来实现以农立国、以农建国的宿愿,及长考取大学,宁可放弃教育、舍弃地方行政,而改就读台大农学院。
陆总会长说:先生的爱游,与岁月同增长,又与日月争辉,经常是夫妻同游,不亦乐乎兼快哉!我偶尔也受影响,邀约游历过柳州、桂林而结伴同行,却在某一次泉州、漳州的海峡两岸粥友,书画艺术交流活动中,被他婉言相劝,谏道“此行的特点,几乎没有旅游节目,是故未及饱览,这两个历史名城”。
代序有言:毛先生的爱粥,始自爱妻熬的好粥,后来再由于她的粥职在身,连带痴迷到台北粥会,闻粥香而来,且每集必至;2010年2月16日的粥会官方网站,就见他爱屋及乌,为文自承:“我成为粥会一员,是沾了内子之光,因陈正娟的书画作品,受到赏识,于2006年,由资深粥友推介入会,我亦同时成了会员”。
陆炳文特别强调:先生的爱文,俱见《未负此生》各文,我更有幸多读了些,他不同时期,发表过的大作,尤在《台浙天地》专栏作家、和《青田会刊》发行人任内诸多鸿文,充分发挥了“化农耕为笔耕”的功力,所展现之才学、风华与文采,几乎无人能及,堪称独步当世。
毛育刚尝自叙:“综观余之一生,由乡野小子,曲曲折折,走出自己的一条大路。在学业上,获得世界著名大学之博士学位。在事业上,在一流大学忝为教授,执教多年,发表颇多之著作;并曾在台湾国际知名之机构,担任一级主管之职,已可无愧所生”。
所谓文章带叙者,亦即用他人的文字,转述本人的真实情感,陆总会长代序的末段,仍然是援引著者的名言:“在两岸开放交流后,将多年来研究大陆农业发展之成果,编撰成书在北京出版,尤为生平之快事。此等成就,可谓近数百年来,青田毛氏宗族中第一人,差可告慰先人于地下。兹已年纪早逾古稀,名利俱已远去。时人虽提倡‘人生七十才开始’之说,不过,后一阶段之人生,究竟已是不同。依余之体验,七十岁以前,为‘动’的人生,七十岁以后,则进入‘静’的人生,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台北粥友也都知道,毛先生晚年“静”的人生,实际上并非呈静止状态,而是静极思动的“妇唱夫随”,台湾花莲、彰化、新北各县市,大陆广西、福建、浙江等地方,举凡受邀的粥文活动及文化人士雅集中,之前的岁月必见贤伉俪身影,印证毛育刚精彩的一生,至今犹令人称羡思慕及怀念!陆总会长所期待的正是这样,好人值得后继者思念,好书值得向读者推荐,陈正娟因此才在全书编后语里说:“本书能够出刊,要感谢全球粥会总会长陆炳文先生,他二话不说爽快为书写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