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中山文化思想精神的两岸"三同"*陆炳文
我们敬爱的大家长、本中心兼主任丁之发上将,在座诸位先进同志:大家好!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来跟大家谈一谈,「关于孙中山文化思想精神的两岸"三同"」,还要请丁上将和诸君多多指教!
我所要谈的第一个"同",孙中山文化与历史文明"同"步,就是「博爱」("和"谐共生),此与妈祖大爱情怀,人文关怀所见略同,从宽宏大量,忘记仇恨,化解歧异,到放弃对立,实具有极大的"共"振,1900年,中山先生首次莅台,即行参拜妈祖庙才显可贵。
我认为再有的一个"同",孙中山思想与世界思潮"同"拍,就是「天下为公」("和"睦共处),因此个人私心,乃至一党之私,都不是国人要的,诚如国父先见之明所倡言「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唯有"共"鸣才能天下太平、世界大同才得以成为真实。
我"三同"论的另一"同",孙中山精神与时代精气"同"调,就是共进「"和"平、奋斗、兴中华(救中国)」,先总理所苦心孤诣者,唯有恢复民族自信心,联合世界上各国人民,以平等对待我之民族,凡此和平共存,百年春秋伟业,跨世纪未竟之志,才适足"共"圆中国梦。
以上这种"三同"的核心价值体系,亦所谓"三和"--"和"谐、"和"睦、"和"平的优秀固有传统,或称"三共"--共生、共处、共进的两岸共同愿景,不论就文化认识,抑且思想型态,精神层面上来看,只要有心打造成新的中山文化亮点,长此以往一直做下去而加以落实,终将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也会有助于国家认同的一统大业,更是有益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但是说到目前两岸的对待孙中山,现状却显得大不同而令人错乱,台湾当局虽仍尊之为国父,国民党还一直奉为先总理,然而国父遗像屡遭践踏,孙中山铜像濒传被破坏,当局已无能为力去收拾,国民党更自顾不暇去照料,更早把五权宪法抛诸脑后,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久成泡影,岛内也只剩下新台币百元纸钞,勉强印有中山头像尚且流通中。
相对于海峡这头的这种窘况,对岸中国大陆反而大张旗鼓,为天安门高悬中山像护航,反倒愿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逝世、乃至诞辰纪念来保驾,最近已在北京召开的两会,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发声,代表中共党和国家机器宣称,要在各地扩大办理纪念活动,近年尤其全面推动孙中山文化工程,试图再把各项建设指标,提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
因此之故,在台湾唯有我孙中山文化研究中心,还挺身而出为渐被淡忘的中山先生,以创新形式推动近现代文化研究,今天3月29日适为青年节,既要纪念殉难的黄花岗72烈士,更要缅怀领导国民革命的先知先行者,而选在台北中山堂前广场首次举办此一盛会,亦即由各界代表合写「中山、博爱、和平、奋斗、兴中华、天下为公」笔会活动,倡导用此两岸"三同"、而逐步体现"三和"、终至"三共"的具体行动,来纪念孙中山逝世91周年、暨诞辰150周年日子的双双到来。
(作者为孙中山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本次纪念活动发起人," 3.29 "当天在现场开笔前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