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小米粥待人的名誉会长王广亚*陆炳文
今天12月31日2015年终,清早向育达到校服务30载、追随创办人王广亚也已10多个春秋,资深秘书陈坚德兄证实,育达教育文化事业机构创办人兼总裁、台北中华粥会名誉会长、中原读书会发起人王广亚博士,前天29号凌晨,于台北安详辞世,享有世寿95岁,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办理后事可以披红,一路好走送上西天,盼在那个国度里,让他安享极乐世界;所以,我很不愿意用悼念、吊唁这类感伤的词意,改以「思念小米粥待人」,来表达个人对粥会名贤崇敬之情。
在王广亚生前,我人前与人后,都尊称他为王伯伯。我跟王伯伯的关系,长期建立于一个基础上,就是文化人士雅集粥会的情缘;近来这10几年,由于各忙各的活,接触并不是很多,过去一段漫漫长路,倒是交往相当密切,当中理由之一在于,他奉为圭臬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性格始终不改变,实在令人钦敬,尤其值得学习。
王广亚是河南省巩义市人,1947年渡海来台,曾短暂供职于审计部,1949年在监察委员刘延涛牵成下,得到监察院长于右任的支持,顺利创办了育达商业补习学校,原欲敦请于院长出任董事长,但碍于公职人员规定只能是名誉职,后来作为晚辈的王伯伯,素以礼待之于右老、刘延公两位粥贤都不薄。
我在2007年10月中旬,台北历史博物馆的《清润高节──刘延涛百岁纪念展》,开幕典礼应邀致词时,曾公开推崇于右任、刘延涛、王广亚之间的“三角恋情”,称许这是人世间最难能可贵的,异姓却属同性的珍贵友情。
众所皆知,王伯伯全心全力投身职教事业,迄今长达67载未歇,毕生从事的全人教育,体系涵盖了幼儿园、小学、高中职一直到大学,体系内共有10所学校,遍及台湾的台北、桃园、苗栗,更广及大陆河南省、北京市、内蒙古与泰国清迈等地,因而他在两岸及海外地区,均享有“办学达人” 的美誉。
设立在河南郑州黄帝故里新郑的升达大学,可说是王广亚对老家乡梓的一大回馈,也是台胞回到大陆成功办学的第一胜手。我有幸先后到访过三趟,深刻了解到过程的艰辛,若非秉持律己严、待人宽的精神办学,他恐怕是很难一所接着一所,规划创建独资的新学校,更难以在台湾乃至两岸教育发展史上,屹立不摇占有一席之地。
我首度带粥友去升达学院参访,那时候还是依托于郑州大学,便在校内的董事会,成立了“轩辕黄帝故里粥会”;第二次率团赴新郑黄帝故里,祭拜粥文化始祖之便,重回附近的升达举办笔会,现场挥毫表演书画创作;最后一趟则在2011年5月8日,学校升格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择吉举行挂牌典礼上,我代表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把题匾《升教化育‧使命必达》送给王广亚当作贺礼。
其实在大陆各地,我另有两次机会,与王伯伯同台亮相,他却是低调到不行,几乎没有受到礼遇。其一、2009年清明时节,亦即粥祖黄帝纪元(粥历)5002年4月4日,“第二届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在陕西西安亮宝楼举行开幕式,我代表台湾方面共同办理单位,受邀发表谈话时察觉到,当时在观礼席上的王广亚,先前没有被人发现,司仪介绍贵宾也未唱名,我特地当众加以郑重推介。
其二、2014年6月中旬,由河南省博物院、台北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故园青山——刘延涛书画特展》,在郑州的省博物院隆重开幕,隔日中国台湾网消息指出:「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创办人王广亚博士,专程从台北赶来参加;全国政协科教文委员会副主任王全书、河南省文联主席杨杰、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康洁等,来自两岸的嘉宾,也出席了开幕典礼」。人们这时才发觉,王伯伯他的存在。
每当我去台北育达商职,拜望王广亚讨教请益,到了接近用餐的时间,总是留我陪同一道步行前往,位置在八德路上的小馆子富顺楼(据说也刚熄灯歇业),点的餐单又千篇一律,小米粥各一碗,外加两小笼包子,配上三碟小菜,既简单又节俭,如此而已。
他还说:「这种方式待客,绝对不是小气,够吃就好,合得口味,比较重要」。如今回味回想起来,他的确是说到做到,并且以身作则,就连办公室里,那一套木桌椅,虽然已稍嫌老旧斑驳,未达不堪使用程度,得以陪伴王伯伯至今,始终没有遭到遗弃之命运。
王广亚与我的见面,在台北的最近一回,亦为人生最后一面,竟然会是不期而遇,时际粥会前身世界社扶道人、国父孙中山逝世90周年纪念日早晨,地点就是国父纪念馆的四周回廊,由于我要进馆行献花祭拜礼作准备,只挥手打了个招呼,并没有再深度交谈,事隔约莫300个日子,却要从此天人永隔,多少是有点不舍。
仰望着我在粥会的办公处所,仍高悬着王伯伯亲书的〈一笔如意〉,那是他为祝「中华粥会八十年万事如意 王广亚书 壬午年菊庐」,所留墨宝,益发难得,弥足珍稀,自当永保,亦盼一路珍重,永享万世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