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之咒语,始终未近吾身”
[深圳特区报驻台记者 陈智军 文]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以“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梁实秋语)蜚声文坛。今年87岁高龄的他再次向读者展示出他“左右开弓”的旺盛创作生命力,诗集《太阳点名》和散文集《粉丝与知音》近日同时由台湾九歌出版社出版。12月15日,台湾师范大学举办“右手写诗 左手写散文——文学大师余光中教授特展”开幕及新书发表会,余光中特意从高雄赶来与专家学者及书友见面。
余光中面容清癯,眉发皆白,讲起话来思路清晰,妙语迭出。
重返台师大,感觉分外亲切
余光中曾长期在台师大任教,晚年受聘位于高雄的中山大学,定居高雄。这次重返台师大,感觉分外亲切。“来这里好像电影里穿越一样,回到过去。只是,当初的同事都不在这里了。”他说,“有一次出车祸,我的第一个闪念就是,再也不能回到和平东路162号了(台师大的门牌号码)”。
“请在我头发上留下一吻,我就不用戴虚荣的桂冠……”会场上,学生社团吟唱起《祈祷》、《昨夜你对我一笑》等余光中作品,余光中坐在台下仔细聆听。会后签书时,排起了长龙,余先生兴致颇高,一一满足同学们拍照签书的要求。
台师大对余光中教授推崇备至,除举办新书发表会和座谈会,“文学大师余光中教授特展”也在台师大图书馆展出。特展中精选馆藏余光中重要作品,并设计“诗的世界”展区,让参观者可更为亲近余光中的诗集作品,同时还展出余光中珍贵的影像资料及余光中在台师大的重要档案。
“最不喜欢有人问我,你还在写作吗?”
余光中至今保持蓬勃的创作力,笔耕不辍。“我最不喜欢有人问我,你还在写作吗?就算网络正在篡平面出版的位,我的作品仍经常出现在报刊上。这漫不经心的问题,我听来就像是在问‘你还在呼吸吗?’”
最新出版的诗集《太阳点名》,是余光中出版的第20本诗集,共收录82首,分量之重超过以往任何一本诗集,诗兴在晚年呈井喷之势。余光中不无自豪地说“江郎才尽之咒语,多谢缪斯,始终未近吾身。”
余光中在诗集后记中,谈及近年创作的主题和感受,“以前我常说自己的诗大半是等来,小半是追来的,所谓等来,是不请自来,或是一个意象,或是一种音调,或是一句开头,总之就是近于灵感;所谓追来,是有人请你就某一主题在某一时间之前交一首诗。我有时会婉拒,但是如果主题值得一写,我就会以接受挑战的自励应承下来,然后在知性上做足功课,充分备战,真正写起来时,还得凭自己的感性,把那些知性的材料化为我用才行。”
同时出版的散文集《粉丝与知音》是他在21世纪的第二部散文集,共收入近年创作的50篇美文。
余光中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文学翻译四方面均有极高造诣,除诗歌和散文在今年出新书外,他的评论文章也积累到可以再出新书,“只是忙于推出诗集《太阳点名》和散文集《粉丝与知音》,要出版评论集,只有待到明年了。”
“文化的乡愁永远解不了”
“乡愁”是围绕余光中的标签性话题。会场上,来自泉州的南管音乐家王心心,用闽南语唱起那首著名的《乡愁》。乡愁的情绪弥漫全场。会后面对记者的提问,余光中淡淡地说:“1950年来台湾,1992年才首次应邀回大陆。40多年过去,大陆不会为我而不变,等我回去的。故乡变了,乡愁是解不了的,文化的乡愁更是永远解不了。”
对于文化传承,余光中说,两岸的教科书里,都有文言文和白话文。文言文小时候不读的话,到中年以后,读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从小就背点唐诗、宋词等古文,对大家都有好处,将来写文章时不知不觉就会流露出来。课本里全是白话的话,根基就不够,古文一定要有相当的比例。”(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