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于右任的书法是怎样“炼”成的 * 许石林

于右任的书法是怎样“炼”成的 * 许石林

更新时间:2015-11-28 来源: 发布:站长 浏览:

——写在于右任先生诞辰130周年

在于先生诞辰130周年这一天,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于右任的书法——除了当地领导和来宾的讲话中,会概念性地提及于先生的事功,即辛亥革命元老、致力民族复兴、祖国统一大业、办报兴学等以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书法。一代英才风云激荡一生的天赋、才华、情感、思想、行为、功业等等,被简单“提纯”为宣纸上那看得见的毛笔字,于先生在天之灵有知,会十分感慨吧?

于先生的胸怀和器宇,胸怀天下、志在兆民、心怀家国、放眼进步,根本不在毛笔字、不在什么书法。书法对他来说是很轻松的事儿,是很自然的事儿,不是现今学书法者们急吃白脸地狠命钻研摹拟的。此次活动还在西安与三原分别举行了两个大型的于右任先生书法真迹展,共约200多幅。遍览所有展品,如游历重山峻岭,移步换景,美不胜收,越看越觉得无法从感觉上认识和掌握于先生,所谓望之弥高、钻之弥深,就是这种感受。就书法作品内容来说,不仅没有文辞重复的,多是于先生自己的诗词文句——为什么要说这一点?因为当今书法家写字,胸中无墨,提笔不知道要写什么,出席笔会,随身还带着本《书家墨场必携》,或不是抄唐诗宋词,就是抄前人旧句,其书法不过是毛笔字誊抄而已。

所谓“士人以德义文章为贵”,于先生复兴民族大业、辛亥革命、司令靖国军、办报、办学、兴修水利,即使在衰迈晚年,也不忘施展政治抱负。当年在艰难的形势下办报,不怕失败、不畏艰辛、愈挫愈勇、百折不回,所谓“旋扑旋继”,英雄豪气,光焰万丈,全非一个纯粹的写字人、书法家所为。所以说,书法大师、草圣的皮儿,远远包不住于先生的大陷儿!现在人们广为诵读先生的“葬我于高山之巅”诗句,真正能理解体味先生的广宏博大胸襟的,能有几人?

于右任的书法,当然是千古独步,光耀寰宇,但他的字,是怎样“炼”成的,当从书法以外探究。于先生给我的启示是:书法不是躲在书房里,苦苦临摹练习出来的,而是在社会人生的现实中,自觉自然“炼”成的,当代习书者,不应当有意在现实中扮演清高的假古人,不应该希图能傍上什么大人物好卖个好价钱,那样,你永远写不好字。而应该是热情参与当代社会事务、关心国家民族进步发展、追求社会公正、涵养正义、弘扬美德的中坚力量;不是沉浸在笔墨的脂粉气息里,写与现实无关的漂亮毛笔字,到处逢迎,自我吹嘘,争风吃醋,以七尺之躯,行妾婢之道,阿谀权贵、仰人鼻息。

于先生其字不可学,因为你学不到;于先生其人可学,就是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而毛笔字是读书人的基本功——此说断非新鲜奇异,三原县拟成立“于右任书法思想研究会”,注重思想即注重道德文章,算是靠了谱了。

 [编按]作者许石林,非等闲之辈,乃大陆知名文史学者,也是深圳商报的一名文艺评论员,曾被誉为「挺能评论的」,表示评头论足为文中肯,现任深圳杂文家协会会长。本文同题,原作写于2009年4月12日,于右任诞辰130周年纪念日翌日,那时候于先生的故乡、陕西三原县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海内外书法界许多人士专程赶到出席盛会。

我全球粥会世界总会长陆炳文,当时亦亲率台湾代表团赴会,并在活动中数度登台亮相讲话;事隔6年多之后的今天11月28日,忆起粥会名贤于右老,1949年11月27日来台,时年71岁,距今整整66载,很想再写一篇文章,正确概述老人在台生活15个年头的点点滴滴,聊表心意纪念一代草圣,但总觉得怎么都比不过「挺能评论的许文」,于是决定直接了当摘要,径将上文转PO粥网,以飨广大读者粥友网友为宜。

陆炳文(前排左二)出席三原纪念于右任诞辰130周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