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马会”是两岸人穿越66年历史风雨合写的《乡愁》新篇
(粥会新闻中心讯)「原以为会地动天摇,结果竟是石破天惊。7日在新加坡举行的“马习会”,是爱好和平的两岸中国人,穿越了66年历史风雨,跨越132公里海峡浪潮,所联手合写的《乡愁》新篇章。另从新加坡“辜汪会谈”的海皇大厦,到“马习会”的香格里拉饭店,两地相距7.3公里,两岸领导人走了22年。而余光中离乡20年之后,才用了20分钟时间,就写出《乡愁》诗篇。因此我认为,时空距离长短并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要珍惜其所创造,如同诗人创作诗歌造成轰动并大流行,抑或领导人创造条件并开创新时代,都是难能可贵的传世巨作。
「在此起彼落的快门咔嚓中,在层层叠叠的点赞页面里,习近平国家主席和马英九总统,这两位两岸领导人,第三地的历史性会面,诚然可喜可贺;8日则于《乡愁》的承载地永春,以诗篇作者为名的“余光中文学馆”开馆,同样可贺可喜。」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全球粥会世界总会长陆炳文,当天在桃溪畔余馆开馆揭幕式前,接受央视网、中国新闻网、和讯网、中国日报网、环球新闻网、永春电视台等媒体联合采访时,答复记者问:文学馆就要开馆,习先生与马先生也会面,就这次会面,您作何感想?作了如上联想和表述。
台湾文联名誉主席余光中教授携妻子、和女儿参加了“光中耀祖”的开馆式,陆炳文,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省侨联副主席陈式海等领导,以及全粥常务副总会长吴其萃,万旗(德化)粥会会长谢文清,副会长张金池,秘书长徐福榜等粥友,也都出席了简单隆重的开馆仪式。
余光中在致词时指出:「做为一个文化人,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能够有所贡献;文化的作用可以长久,维持百年千年不成问题。1992年至今,我回大陆60次以上,我们的交流同文同种,习先生和马先生自然用母语交谈,根本不需要用到翻译,这就是文化的血缘关系。
「在此,我要感谢家乡人们的热情,感谢家乡为他做的一切,还要特别感谢陆炳文先生、全球粥会的总会长、近代中国最早之文化人士雅集的掌锅人,为了这亇文学馆的开张,受到我的邀请,不远千里专程来捧场观礼;陆先生近年回大陆的次数,是我的两倍以上,对于两岸文化艺术的交流发展,乃至中华固有文化的弘扬光大,做了很多工作,做出很大贡献。我的另外一位好朋友、台湾著名书法家杜忠浩教授也要感谢,虽然今天没能到场,但有墨宝正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于馆前上方,这由篆体手书的“余光中文学馆”六个大字,就是出自名家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