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妈祖信众祈福行」提前10天达标115座宫庙
(粥会新闻中心讯)为纪念孙中山1900年首赴台湾参拜妈祖115周年,11月2日由全球粥会总会长、中华妈祖俗信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陆炳文,亲率王桂明、王伯宗、张庆宗、林瑞云、李美慧、黄玲媛等一行善男信女,怀抱喜舍心情,乐得身历其境,共促提前了10天,达标115座宫庙,这是溯自今年2月初,「2015海峡两岸妈祖信众祈福行」启动后,有志一同者一路辛苦走来,所意想不到的喜乐与快慰。
一行人今日全天,驱车自台北南下,受到中台湾各地妈祖庙的欢迎,热情邀约和接待不断,使得原本只准备,到访6座的计划,不得不临时改变,增加3座行程,俾便俯顺民情,并副天后美意,共朝拜9座宫庙,因而巡礼过的庙宇,计有:竹南中港龙凤宫、通霄白沙屯拱天宫、梧栖朝元宫、梧栖大庄浩天宫、沙鹿朝兴宫、清水寿天宫、清水朝兴宫、大甲镇澜宫、与竹北天后宫等。依序分别简介如下:
苗栗县「竹南中港龙凤宫」,草创于清道光七年(1827),乃中港城内首座妈祖庙,且与“十一”结下不解之缘:1、始建者姓连名“十一”,为闽南西河人氏;2、道光“十一”年(1831),连氏返闽回航时遇风暴,在天上圣母显灵庇护下,化危为安而叩谢神恩,遂奉请神尊前往湄州进香,并依圣筊指示,径往惠安坝头「龙凤宫」,迎请诸神回台安奉;3、光绪“十一”年(1885),连氏之子又觉庙宇简陋,旋倡议改建,正名为「龙凤宫」。
苗栗县「通霄白沙屯拱天宫」,这里先民早年以讨海为主,因捕渔维生艰危,遂奉祀软身天上圣母,求取平安,及清咸丰晚期开始筹建宫庙,建成不久便每年以步行方式,前往北港朝天宫进香,来回400公里左右,这项传统之俗信活动,已经有超过200年历史,曾获文化部前身行政院文建会,颁发证书指定为「国家重要民俗的无形文化资产」。
台中「梧栖朝元宫」,座落在梧栖老街上,据传为前清盐务司爷林殷德,由湄洲祖庙恭请圣像至梧栖奉祀,嗣于咸丰年间,在梧栖的西海岸上兴建妈祖庙,因所恭迎之妈祖圣像,为湄洲祖庙升天洞中六尊开基妈祖之一,故信众皆称此圣像为「开基妈」;本宫为展现传统俗信文化的优良,并呈现信士崇敬神明的情感,特别重视保存当地耆老、与民国元老的文献文物,诸如粥会名贤于右任、莫德惠的书联,及贾景德的题匾,镌刻在柱间,均大有可观。
台中「梧栖大庄浩天宫」,素有「大庄妈」之称,早期随着拓垦者,来到大庄一地,由庇佑渡海平安的海神信仰形象,转化而为开疆辟地的保护神,在大肚中堡一带,形成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中心;陈厝庄原为最初庙宇的所在地,到了清咸丰六年(1856),始迁庙至今大庄地区,后来信众也才约定,大庄及陈厝庄的地方角头,从此排序轮流祭祀,这是浩天宫六角头之由来。
台中「沙鹿朝兴宫」,即「沙鹿妈」,又被称为「社口妈」,表示这里最早是原住民出入的「社口」,本宫亦为沙鹿第一座妈祖庙,已有283年历史,但原庙经历次修建,均无一告全功,11年前全面重建,而成今之富丽堂皇庙貌;据庙纪载:清雍正十年(1732),皇命钦差来台抚慰大甲番族,在海上突遇暴风雨,幸妈祖显灵才脱险,后在水里港,即现龙井丽水港登陆,为感念妈祖再造之恩,于是建庙奉祀。
台中市「清水寿天宫」,老一辈人称之为「妈祖宫」,主祀天上圣母,并配祀有神农大帝、注生娘娘、苏叶薛三府王爷、玉皇大帝等神明,相传乃福建泉州两兄弟,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 ,携眷来此屯垦,安身立命后立庙,迄今已历303年宫史,为清水区最古老的妈祖庙,也是重要的宗教信仰殿堂。
台中市「清水朝兴宫」,建庙到如今190年,据说本宫之妈祖婆,清雍正十年(1732),本地黄姓先人始迁自福建,刈单迎请天上圣母,神尊渡海来台,供奉在下湳仔菜寮自家,附近居民亦至黄家神坛朝拜妈祖,由于神威显赫,救苦救难,有求必应,是故香火鼎盛,逐渐形成为清水邻近之俗信中心。
台中市「大甲镇澜宫」,清雍正八年(1730),福建莆田湄洲人氏林永兴,恭请祖庙天上圣母香火,随行来大甲安奉,信众纷纷参拜,地方士绅为之建祠奉祀,乾隆卅五年(1770)改建,初名为「天后宫」,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建,再屡经扩大庙宇,以天后能镇海安澜,才改称「镇澜宫」,俗称「大甲妈祖宫」、或「大甲妈祖庙」,近年来大甲妈的遶境进香活动,已发展成台湾最著名的宗教盛会。
新竹县「竹北天后宫」,宫址旧称「豆仔埔」,该地过去很荒芜,仅能种植豆类,因此得此地名,由于耕作不易,居民务渔者甚众,渡海来台之初,先民奉请妈祖香火,以祈求平安,护境佑民,百余年来每逢元宵节,信众均觅地搭棚,启建平安祈福三献法会,以感念妈祖圣恩,延续至今蔚为特色;据本宫管委会主委林启贤称:妈祖喜择地灵人杰的时空环境,是有拜有保庇现址建庙、和启建法会的良好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