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的八八父親節 迎來了抗日戰爭勝利
更新时间:2015-08-07 来源: 发布:站长 浏览:
你好台灣網8月7日消息(特約記者 李衛國)整整七十年前的1945年8月6日,上海《申報》刊登了一條消息,標題為《八八父親節緣起》,內章指稱:「美國的切維絲女士在悼念戰爭死難者時,發起了創立母親節的倡議,以紀念和讚揚那些戰爭英雄們的母親;而今,無數愛國將士戰死沙場,他們中很多人都是孩子的父親,為了記住這些英勇的父親,故在此發起「八八父親節」活動」。消息的末尾記錄了十位主要發起人,著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也位列其中。
七十年後的今天,2015年8月6日,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在走訪台北市中山北路上的國父史跡紀念館時,面對中山先生在台唯一住過的日式旅邸回憶説,消息中所沒有被列名的發起人,還有吳稚暉、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其實他們全都是當年上海粥會的名賢、以孫中山為扶道人世界社勤工儉學的發動人,也就成了中華民族首創父親節的共同倡議人。
據了解,翌日7號的《申報》,又利用第一版的篇幅,發出題為《明日「父親節」盡孝道莫忘助學》文章,文中再次強調發起父親節的初衷,倡議為人子女者在8月8日父親節這一天,胸前皆請佩上鮮花,來紀念和讚揚那些抗戰英雄的父親。陸炳文繼續説到:果然到了第二天8日,許多受到感召的人們,都參與了中華民族的第一個「八八父親節」的活動。父親健在者,佩戴紅花,以示慶賀;父親過世者,佩戴白花,以示追懷。在這紀念往生者同時,也不忘為生者謀求福利,在發起節日的各界名流帶領下,各自將所佩花朵貢獻出來義賣,賣花所得款項均捐資助學,此義舉在當時尚屬首次,廣受滬上乃至全國各界好評。
1946年8月8日,天津《益世報》在第六版的副張,刊登了讀者甲乙木的文章《父親節的話》。同日《大公報》上,則刊發了《關於「父親節」的閒話》一文,報道慶祝父親節,上海辦的有聲有色。同一天的《申報》顯示,上海的慶祝活動搞得更有聲有色。《申報》第四版刊登了一篇名為《今日慶祝「父親節」,義賣紀念花充作助學金》的新聞。
陸炳文據以指出:到如今七十個春秋過去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父親節極具特色,當初以8月8日為父親節,乃「八八」與「爸爸」諧音,很容易記憶和聯想;再則「八八」兩字上下連綴起來,又像是一個中國語文的「父」字,形音義三者兼而有之,不得不令我們佩服首倡人、粥會精神導師吳稚暉、李石曾等的睿智與巧思,因而直至今天,在有華人的地方,依舊保留此一良好風氣,每年習慣於8月8日,度過純屬中國「爸爸」風味的節慶。
陸炳文強調:1945年8月,歷時八年之久的抗日戰爭接近尾聲,在這場殘酷的聖戰中,無數將士血灑疆場、為國捐軀;無數的家鄉父老,倒在日寇的槍炮子彈和刺刀下、悲壯就義。當年及時現的父親節,無形中發揮軟實力,並鼓舞起堅強鬥志,足以讓中華同胞,對抗戰勝利産生信心,旋在發起「八八父親節」的一個禮拜之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喜訊傳來,舉國歡騰。,中國有此首個八八父親節,七十年前當頭棒喝,奮力拼搏于沙場,終於迎來了抗日戰爭最終勝利。(來源:你好台灣網 201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