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与黄帝历史文化渊源概说 * 方利山
更新时间:2015-04-04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天下最美的黄山,其得名就和中华始祖轩辕黄帝有关。千百年来一直流传在大徽州地域的美丽传说和丰富的历史胜迹就构成了中华黄帝文化、悠久徽州文化的一个部分,引人探幽寻奇,让人回味无穷。据北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8)祥苻寺主持僧行明和尚所撰的《黄山图经》记载,在《周书异记》之《神仙传》中就有关于轩辕黄帝与黄山关系的描述。传说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受胎息于容成子,吐纳而谷神不死。从浮丘翁那里得到灵丹,于是就想“超溟勃,游蓬莱”,寻找适合炼丹修身之胜地,他对浮丘翁说:“愿抠衣躬持修炼”。浮丘公不但对炼丹修道很有体会,而且对天下名山大川也多有了解。他告诉轩辕黄帝:“择贤而师,学必精奥;栖隐胜地,业则易成。炼金为丹,必假于山水,山秀水正,其药乃灵”。浮丘公向黄帝推荐:“江南黟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神仙止焉。地无荤辛,境绝腥腐,古本灵药,三冬不凋,名花异果,四季皆有。山高木茂,可为炭以成药,迸泉直泻,状如飞布。下有灵泉,香美清温,冬夏无变。”“若能斋心洁己,沐浴其中,饮之灌肠,万病皆愈!”轩辕黄帝听说在江南竟有这么一个好地方,于是“命驾”江南,“与容成子、浮丘公同游此山”。
传说轩辕黄帝和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到黟山之后,烧炭炼丹,经八个甲子而炼成丹药,黄帝呑下七粒之后,身轻体爽,下温泉沐浴后白发变黑,时天降白龙,三人于是骑龙升天而去。附会这些神奇的神话传说,在奇峰插天、云遮雾绕、变幻无穷的黟山仙境,千百年来还留下了许多让人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惟妙惟肖的黄帝炼丹遗址、遗迹:被称为黄山三十六大峰之首的炼丹峰,据说就是浮丘公为黄帝炼丹的地方,此峰石室内丹灶尚存,峰前还有晒药台。峰下还有炼丹台,台可容千人。古人为之诗曰:“一声天上玉箫来,三十六峰花尽开;向夕轩辕招饮酒,骑鸾更过紫阳台”。在炼丹峰下还有洗药溪,据传黄帝炼丹时常来这里洗药,古人也有诗咏之:“红泉声里独徘徊,帝子当年采药来;怪道余香今犹在,四时芝术有花开”。天都峰边青鸾峰下有采药源,传说黄帝常至此采药。而桃花峰下的桃花源、桃花溪,传说桃花皆轩辕黄帝亲手所栽,古人有诗赞曰:“桃花五色四时开,片片香随涧水来;况是轩辕曾手植,紫云深处有楼台”。在叠障峰下有“白龙潭”,传说当年黄帝曾在此潭取水炼丹,感动了白龙从天而降,背黄帝升天仙去,因此得名。古人有诗曰:“黟山开叠障,万仞金芙蓉;帝子丹成去,青天驾白龙”。传说在轩辕峰,黄帝常在峰下紫芝源采紫芝,因此至今这里还有紫芝生长。其峰顶仙石座,据传是黄帝的坐处。在石门峰畔,相传有轩辕和浮丘下围棋的棋石峰,“传闻棋石在中峰,曾有樵夫得一逢;自后世人无处觅,云溪花洞几重重”。在芙蓉峰下的白马源南溪有马蹄石,石上马蹄迹二三十个,深者一尺,浅者二三寸,相传是黄帝骑马游玩时所遗。古人有诗曰:“寂寂淡无云,芙蓉插天碧;洞口瑶花开,谁是采芝客?千古留孤趾,石上马行迹”。在石床峰顶,至今有一石床如玉琢成,传说此石床是轩辕黄帝和容成、浮丘憩息之所。还有在白龙桥上首,至今还遗存有“药铫”、“药勺”、“丹井”等遗迹,另外,莲花峰下“容成拜轩辕“,浮丘、容成、仙都、望仙等等奇峰,黄山东麓黄帝源,传说都和黄帝有关。美丽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仙境奇景交相辉映,亦真亦幻。加上唐代统治者信奉道教,为了纪念轩辕黄帝与黟山的渊源,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下令改“黟山”名为“黄山”。黄山的这一得名,意义深远。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轩辕黄帝是和炎帝并称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首。史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郑的轩辕丘,有以龙为图腾的国家,其君主为少典氏,是古代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第77帝,农历二月初二生黄帝于轩辕之丘。黄帝在姬水生长成人,在有熊建国,是当时各部落联盟的领袖,黄帝时代,中华文明在精神、政治、物质、军事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黄帝“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狮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得其志。在黄帝的统领之下,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伶伦取谷之竹以作簘管,定五音十三律,合于今日;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元妃嫘祖始养蚕以丝制衣;黄帝与歧伯研论病理,作《内经》之书;仓颉始制文字,具六书之法;采首山之铜以造货币;还有舟车、弓矢、房屋之发明。正因为黄帝时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百姓可以“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人们把黄帝这一历史时段看作是“华夏文明”的兆始和发端,把炎帝黄帝称之为华夏“人文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