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催开两岸友谊花
史册永远翻不过这一页: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前往铁路沪宁车站,准备赴京组阁,出任中国第一位内阁总理,当晚10时45分,被袁世凯指使的凶犯用枪弹击中,在铁路沪宁医院抢救,终因弹头染有剧毒,危及血液,于22日凌晨4时47分不幸逝世,年仅31岁。
历史不会忘记,人们不会忘记:桃源人宋教仁,21岁与黄兴一起组织华兴会,一生以“推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为志业。他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担任《民立报》主笔,策动长江流域各省起义和武昌起义,与孙中山、黄兴同誉为辛亥革命三杰。
后人至今仍在感念,宋教仁爱国献身的那份渔父精神,值得代代传承不息。
第1站 台北 催开两岸友谊花
在中国台湾与大陆的两岸交流中,宋教仁的渔父精神无疑搭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还在2011年10月,首届两岸宋教仁学术高层论坛在常德举行,两岸近百名学者、政要踊跃参与,大陆、台湾、香港众多媒体及时跟踪报道,渔父精神让两岸同胞感悟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当年12月,宋教仁常德研究会会长谢春开一行应邀访台,与台湾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陆炳文等相见恨晚,在宋教仁研究方面达成众多共识。
也是在这次访台活动中,谢春开结识了台湾桃源同乡会会长陈苏民,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多。谈论间,谢春开提出一个大胆设想,请陆炳文领衔、陈苏民牵头,在台湾筹建宋教仁研究会,两人一拍即合,才在陆炳文大力促成下,筹组并且成立了。
向宋教仁殉难100周年献礼,今年3月9日,台北国军英雄馆百合厅内,聚集了海峡两岸热血人士数百人,“台湾宋教仁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纪念宋教仁殉难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此隆重举行。
台湾宋教仁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这座传承中华文化的友谊桥正式在两岸间建起。成立大会上,陆炳文感慨良多:“今日两岸关系步入和平竞合,最大公约数是孙中山思想,未来两岸走向和平统一,最小公倍数是宋教仁精神。”
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为大会送去亲笔题辞:“世泽流长”。愿宋教仁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光芒长存。
“现在两岸均成立了宋教仁研究会,深入研究宋教仁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革命事功,必将进一步弘扬宋教仁等辛亥革命志士崇高的献身精神,为实现两岸长久的和平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重要贡献。”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同仁从武昌走向台湾,发表贺辞。
“宋教仁先生卓越伟大的历史功勋,值得我们永远缅怀!他博学多思、矢志革命、舍身报国、为民献身的渔父精神,更值得我们世代传承。我衷心希望两岸宋教仁研究会共同携手,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交流合作平台,为增强两岸文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创佳绩。”台湾宋教仁研究会的成立,令谢春开内心激动,受邀参加大会,他不负重托,表达出两岸和谐之声。
第2站 常德 魂牵梦萦是故里
131年前,宋教仁出生于桃源县上坊村湘冲一户书香之家,他自幼勤奋好学,17岁入读漳江学院,家乡的一山一水滋养了他,也在他心底埋下了立志报国的种子。
宋教仁31岁便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人们相信,自走出桃源的11年里,他心心挂念的不仅仅是祖国的发展,还有他的家人故里。
今年3月20日,常德芷园宾馆汇聚各界精英,“宋教仁殉难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此举行,家乡人正以别样的情怀祭奠这位英烈。
该纪念活动由宋教仁常德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德市社科联联合主办,旨在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宋教仁既是中国民主宪政史上最有贡献的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新文化的先驱者。他的思想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会长耿云志开明宗义地道出对宋教仁的敬仰之情。还在去年上半年,他便筹划起此次纪念、学术交流活动,最终选定英烈故里常德作为活动阵地。会后,他现场挥笔题辞:宋教仁先生,中国宪政之魂。
“深入开展宋教仁研究活动,要将其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平台,学习发扬宋教仁博学多思、廉洁奉公、舍身报国的精神。”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蔡自兴如此说道。
“作为故乡人民,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宋教仁先生逝世后的这一百年里,家乡的人民没有忘记他,人们以各种形式怀念他、纪念他、研究他。我们希望研究会和各地专家学者加强合作交流,把宋教仁研究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为繁荣文化建设、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常德市副市长陈华在纪念大会上说。[本报记者 王敏 谭彬 通讯员 喻天领](来源:常德日報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