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年表1900年发生大小事记秘闻(图)
(粥会新闻中心讯)全球粥会总会长、中华妈祖俗信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陆炳文,14日再到台北国父纪念馆,在孙中山铜像之灵前,敬向孙公行注目礼;尊公是粥会前身、世界社的扶道人,正在展出的「孙中山逝世90周年纪念特展」,其中陈列之图片及说明「孙中山生平事迹」,陆总长为此特地来了四趟,到场主要目的在作志愿者,向观展的海峡两岸众朋友们,导览一段鲜为人知的轶事秘辛。
昨天,陆炳文就站在两块相关展板前,也就是:第二单元/兴中会的成立—29~35岁、清光绪廿至廿六年(1894~1900年),以及第十一单元/国父与台湾—35~60岁、清光绪廿六至民国十四年(1900~1925年),针对孙中山3次来台(另有一次无法登陆,被困于基隆外港船上),却在1900年间发生历史事件,首赴台湾参拜妈祖庙乙事,当众解说事情轶趣的来龙去脉。
陆总长说,刚才这位大陆朋友问的好,为什么展板图文中,都看不到有关字样,指出115年前的日治下台北,确有孙中山祭拜过妈祖其事?我现在郑重其事告诉各位,不要说纪念馆这里没有,就连党史馆的中国国民党史料,和国史馆的中华民国史事纪要中,党国两方面馆藏文献,都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个中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初搜集与编纂的史政人员,总以为这只是件芝麻小事,拜妈祖实在不足以挂齿,误以为迷信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以宣付党史或国史,以致于长久以来史载付之阙如,史政单位的无知所造成,两岸史学界无从研究,海内外俗信宗教界,也从未发现并加重视。
陆炳文指出,其实关于此事,史实明确,证据确凿,梁启超当年所写联诗,即可证实史事不假。梁氏的一付名联:「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典,万古留芳」。此联老早就分别高挂或者镌刻,在大陆至少三处宫庙大殿的柱子上,此即:福建省莆田市的湄洲妈祖祖庙,山东省烟台市的天后行宫(又称福建会馆),和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天后宫,而且三者皆称系移刻自台湾妈祖庙。
求证至此,无疑地说,事情是有的,问题只在乎,时间及地点,亦即何时去祭拜?何地的妈祖庙?在时间上,比较可靠的说法,应该是1900年夏秋间。因为那年的9月25日,时当清光绪二十六年,孙中山为了国民革命军事,独自化名“吴仲” 搭乘“台南丸” ,自日本神户启程,走海路南下,首回踏上祖国故地台湾,受到儿玉等总督府长官的迎接,此行目的在策划史称“十次革命” ,其中第一次的惠州起义。陆总长又补充地点道。
曾在台北新起町,即今长沙街附近,孙中山设立指挥所,密谋从日本运送军械、武装人员、和革命经费,到大陆支助行动,并拟观察华南局势,俟机潜返内地主持;10月8日指挥郑士良领导的义举失利,孙氏始怅然于11月10日离开,再改用“高野长雄” 的化名,径赴日本另图革命组织,前后一共待了整整44天。
孙氏在台北下榻处“梅屋敷”旅社,位置在中山北路一段46号,现已改建为国父史迹纪念馆,是唯二保存至今的孙中山赴台历史遗址,邻近我过去上班的行政院,每逢夜宿院内办公室,总会早起去凭吊一番;另一则是策动惠州起义的遗址:台北长沙街“东原照相材料行”所在位置。
对国父去拜妈祖的地方,由于年代久远,早已不可考了。根据仅存既有线索,探寻中山和平女神缘结旧地,似乎仍以西门町的信俗古剎,今成都路上的台北天后宫,最有可能被孙氏相中,实在说上上个世纪初叶,那个时期的台北城内外,只有那个地段最为繁华,也才有这么一间妈祖庙,可是香火鼎盛,可以一时兴起,而去上香朝拜,祈求护佑革命成功,祝愿保庇振兴中华。陆炳文进而分析。
粥会协同台湾中华妈祖俗信文化研究中心,一起来为历史起底的不懈工作,表现在昨天的仁爱路四段505号、即国父纪念馆两个楼层的多个展厅中,陆炳文指着展板或灯箱的图片及图说,不时向潮水般涌来的观众讲解,相对于革命机关报“民报” 的创刊大事,也许中山妈祖缘起,只能算是小事一桩;相对于“国父与台湾” 的头等大事而言,也许中山拜妈祖小事,根本就微不足道。
这件事虽说小,可是意义重大,它结合纪念孙中山逝世90周年活动,适时携手合办2015海峡两岸妈祖信众祈福行,行脚所到海内外妈祖宫庙信众聚集之处,可以体现西方信仰自由与传统俗信文化的互相尊重,可以实践中山博爱思想与妈祖大爱精神的长相契合,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光大与民族伟大复兴的和平发展。你说是吗?陆总长反问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