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弥漫在岁月里的粥香 * 潘剑霞

弥漫在岁月里的粥香 * 潘剑霞

更新时间:2014-12-05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1924年1月13日 由无锡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丁福保 先生等发起的“粥会”,至今已有90年了。全球粥会世界总会和台北市中华粥会,在台湾台北市举行了纪念活动,无锡太湖文化研究会梁溪粥会特发电文予以庆贺。
一碗白粥,竟能让人难以释怀;流逝的时光里,弥漫着和顺的粥香。
丁福保先生是民国年间学界的一位奇才,他“以通儒硕学之资,具济世活人之术,精研佛学,翱翔般若之园;博览书林,驰骛琳琅之圃”闻名于世。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纸醉金迷的繁华世界中,丁福保先生,不愿参加灯红酒绿、婆娑起舞的宴会。他在闲暇之时,邀至好友同乡吴敬恒、庄仲咸、裘葆良、钮永建、蒋维乔诸先生,在上海梅白克路(诂林精舍)寓产内聚会,喝茶吃粥,谈天说地,形成粥集,自谓“丁家吃粥”。
粥菜荤素兼备,简单清洁,粥则香稠而热,到者就座而食,食毕闲谈,是上下古今、风雅蕴藉,不及利禄,不落言筌。
台北“国史馆”刊印之《中华民国史事纪要》民国十三年(1924)1月13日条载:“丁福保等创粥会于上海,自此为文化人士之雅集。”《丁福保自述》里也提到:“有饭粥足以果腹,有果蔬足以适口,……有老友七、八人,每逢七日来复之初,咸集诂林精舍,足以破岑寂而为丽泽之资。有书十五万卷,时时涉猎,足以消余暇,而为温故知新之一助。” 丁福保 先生禅心如水,杜门索居,专心着书,力求寂静。粥会算是他对朋友的的一种应酬。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粥会还借着地处租界的关系,仍延续举行到1942年。后日寇突入租界,粥会方告停止。
抗战时,吴稚晖在重庆,为怀念丁先生,乃邀其族人丁锦(慕韩)先生续行粥会。每周五夜间,集于重庆春森路丁寓,常客有吴稚晖、许溯伊、孙子远、顾毓秀诸先生。同乡和好友闻风参加者渐多。吴稚晖等在陪都重庆发起的粥会,特标“笑谈古今,闲话家常”八字为主旨,以示无政治意味;惟谓“伲吃粥吃到重庆来了。”则表示穷且益坚,志同气和。
抗战胜利后,丁宅粥会又恢复了,只是地点改在上海静安寺路丁福保其子丁惠康博士的寓所。八年抗战,人事都非,许多同乡好友在粥会上重逢,百感交集。1947年夏,粥会又移集于霞飞路虹桥疗养院的花园,这里荷池茅亭,风景优美,使粥会更为风雅。人数增了许多,粥会改为聚餐方式,不再由丁宅招待。
粥会已经是一个长久的雅集,原因是淡而弥永、俭而可久,大家洒脱真率,自有至乐。
1958年冬至,狄膺先生在台北发起第一粥会,地点是在植物园献堂馆,有16人参加,狄先生谈到了丁、吴二老与粥会的由来,此后台北粥会每月举行一次。粥友日盛,于右任、贾景德、沈映冬诸先生都喜欢参加。现在台湾粥友会集,多时可达百人。
参加粥会的大多是文史专家、书画家、收藏家和爱好文学艺术的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可谓文化人士的稚集,其人文荟萃,流凤馀韵,多为人所津津乐道。
经无锡乡贤 沈映冬 先生倡议,于2006年9月在粥会创始人丁福保、吴稚晖的故地成立了“梁溪粥会”,无锡市太湖文化研究会会长浦学坤被推举为会长。台北中华粥会有25位粥友在陆炳文会长带领下,参加了梁溪粥会成立仪式,以及海峡两岸粥会联谊会。无锡各界文化人士积极参加粥会雅集,以粥会友,加强了海峡两岸粥友和全球粥友的友谊,促进了民间的文化交流。
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赠给梁溪粥会的题词,分别为“世界有一粥”、“大家一锅粥”。同根同祖同一粥,两岸粥友,情深意长,相交甚厚,成为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使者。
从上海到重庆,从重庆又返回上海,又由上海到台湾,从台湾到大陆以及世界各地,粥道传衍,甚有妙理,粥会雅集,文韵万里。在世界各地华人集居的地区,也大多粥会兴盛。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美国洛杉矶、旧金山、乌拉圭孟都等地,都有“粥会”的雅集活动,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跨越国界的佳话。
梁溪粥会成立以来,曾多次举办粥会雅集,先后组团赴福建、上海、台湾等地参加各具文化特色的活动,并多次接待来自台湾和各地的粥会友人,为加强文化交流、增进友情联谊、促进和谐发展、有利修身养心,作出了应有贡献。最近一次的交流活动,是在11月下旬进行,组团前往闽南的泉州和厦门,先后参加了第六届海峡两岸和谐文化节、第七、八次全球粥友联谊恳亲大会,再度为两岸和平、社会和谐贡献心力。
粥会以儒雅、谦和、崇文、纳善的精神特质,显示了日久弥新的独特魅力,与日俱增的和平促统影响力。(作者为无锡梁溪粥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