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陆炳文:一个粥字分四块 一锅粥盛十二碗

陆炳文:一个粥字分四块 一锅粥盛十二碗

更新时间:2014-08-30 来源: 发布:邵隆美 浏览:

(粥会新闻中心讯)正在台北历史博物馆陈列的,「粥会九十年 粥贤书画手札展」,开展至今一个礼拜以来,已经吸引了为数甚多的市民同胞,乃至海内外喜爱历史文物的人们,携家带眷赏临参观,其中不乏专家学者、与媒体朋友大驾光临,带给两个共同主办单位:史博馆和我中华粥会莫大鼓励。
对于粥会与粥贤郎静山,均有专门研究和著述,台湾艺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廖新田博士,日前在全球粥会总会长陆炳文、及史博馆研究员蔡耀庆两位策展人,导览下观展,兴浓中强调,粥会相对来说,还能够有条件保存下来,这么多粥贤中名家、或名人手泽原件展出,相当不容易,理当获得近代史或文博学界,甚至于政府文化部门,给予高度关注与支持,不能任令粥会孤苦无依、孤军作业而孤掌难鸣,这可不完全是一个民间文化艺术团体的责任。
廖博士曾发声呼吁,不论大师或是名家,展示原件是普通常识;人们漏夜排队亲炙心仪的作品,或千辛万苦拜访美术馆,目的就是见证真作。观众是要到美术馆,欣赏真迹才是正道,唯有在原作当中,可以看到各种细节,从中体验艺术家的创作轨迹、与时代美感精神。否则,把作品影像放在计算机云端,美术馆干脆废了,何需开门营运?因此,把大量粥文化文献文物,目前仍能存藏下来的粥会,何需等到陆会长开口,政府相关部门都必须主动加以协助。
稍早,陆炳文在接受北京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访问时,就提到过这个老问题;昨天29日上下午,先后于教育广播电台演播间生活美学家栏目、及联维传播事业体现场电视专访时,又都不约而同谈到这些问题,陆会长的答案很直接、也很简单而一致性,由国史上唯一列名文化人士雅集,粥会来做这件事问题不大,我们有的是名家名人遗珍,有的是这方面专业人士,只是没有足够的钱、和必要的设施,如此而已,我要藉此机会,再次大声疾呼,今日若是不做,明天一定后悔。
陆炳文指出,现阶段暂由粥文化资产庋藏中心整理、保管、维护的粥贤名家、或名人字画、书札、摄影、篆刻、图书、档案文书等遗珍,非正式统计还有2000件(组)左右,这是在最近捐赠5件给史博馆之后的册列数字,当然也是陆炳文刻苦自励,在克勤克俭情形下,还是乐将资产区划4等分,所谓「一个粥字分四块 一锅粥分盛十二碗」之外,尚未考虑移拨泉州全粥总会馆承运阁者,其中包括九十年粥会展品中,那件弥足珍贵的粥照,亦即国父孙中山哲嗣、孙科粥贤在碧潭的唯一留影。
过去叫台北县即今新北市,辖内碧潭的吊桥与碧亭,是许多人的美好回忆,新店也因此桥与亭阁二者,而成为重要的观光胜地,假日人潮如织,络绎不绝于途,远从日治时代到台湾光复后,包括台北粥会、瀛社等等,由文人骚客组成的团体,也常常来此约集聚会,因而留下大量诗文雅作,为新店增加不少的人文风情。
碧潭名称从何而来?历来各种说法不一,仍有待进一步厘清,例如《民声日报》在1954年报导中,就曾说:「碧潭原名新店湖,是那位曾经任过行政院长、现在侨居美国孙科先生,游台时易改的」。据了解,孙科首到台湾视察,时在1948年2月,碧潭则早在1927年,就已列名台湾八景十二胜,显然「孙科命名」之说并不正确,但孙科后来偕夫人到此啜粥,且留下粥照却是不争的事实。
此一在展场颇受瞩目的粥照,展品名《孙科俪影》,系1966年5月28日台北粥会碧亭约集取影,孙科夫妇俱在景中镜里,事隔整整7年后的1973年5月28日,再请影中人孙科补行签名于相贴卡纸,而成为粥会重要的历史文物;陆会长多年前去澳门粥会调研,特以一比一原寸翻拍片,请转赠澳门国父纪念馆,现在张悬在该馆孙科起居间旧址墙上,乃馆内当年唯一男主人、生前唯一与台湾有连结物证。

 

1 2